乡村教师“以背为桥”29年 又把另一村娃娃背上身一人身兼数职自(2)

2017-01-02 13:10:01 来源:苏北网 作者:王勋 责任编辑:卢杰

【苏北网核心提示】最后更新时间:2017年01月02日13:10:01,原标题:乡村教师“以背为桥”29年 又把另一村娃娃背上身一人身兼数职自(2),乡村教师以背为桥29年 又把另一村娃娃背上身一人身兼数职自得其乐 7年后的今天,重庆晨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再次来到南溪村,为你讲述庞家奎和南溪村变与不变的故事。南溪村小关闭坚守了29年的庞家奎离开南溪村很偏远...

【标题】乡村教师“以背为桥”29年 又把另一村娃娃背上身一人身兼数职自(2)—王勋

乡村教师“以背为桥”29年 又把另一村娃娃背上身一人身兼数职自
乡村教师“以背为桥”29年 又把另一村娃娃背上身一人身兼数职自得其乐
  7年后的今天,重庆晨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再次来到南溪村,为你讲述庞家奎和南溪村变与不变的故事。南溪村小关闭坚守了29年的庞家奎离开南溪村很偏远。过去,要出去,得坐长安车走山道、摩托车走小道、渡轮过河,再靠双脚穿过陡峭的山路。如果没有重大的事,当地人一般不会出山。2009年,一群驴友将南溪村小的故事发到了网上。当年5月,重庆晨报派出记者,先后6次赶往南溪村实地采访,推出系列报道《乡村教师22年以背为桥背学生渡河上学》系列报道。乡村教师庞家奎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南溪村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民建重庆市委出资10万元,为南溪村的孩子们架起了一座求学桥;浙江大学捐资重建了南溪村小……自从有了求学桥,河对岸的孩子们不再涉水渡河上学。此后几年,酉阳苍岭镇南溪小学的学生们没有因为交通不便流失过一人。
  这是庞家奎最满足的事。现在,南溪村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不少孩子被父母接到务工所在的城市就读,也有一些家庭将孩子送到了条件稍好的镇中心校。2016年9月,因生源问题,南溪村小暂时关闭。在这所村小守了29年的庞家奎,坚守到了最后一个孩子离开。2016年9月,庞家奎被调往大河口村小,开始了他与另一群山里娃的故事。16个娃的村小他成了接送7个孩子上学的大家长大河口村小,坐落于阿蓬江边。这座大山脚下的村小,最鼎盛时曾有270个学生就读。
  如今,3层楼的教室,共有学生16人,14名孩子是留守儿童。村小的3名老师,平均年龄53岁,都是在乡村执教30多年的老教师。他们承担了学校的所有课程,包括音乐、体育和美术。“体育课还好,我们还跑得动,就是累点。美术课和音乐课,我们也在学习,怕耽误了孩子,我们得对娃娃们负责。”庞家奎说。每年暑假,庞家奎会到城里的儿子家短住。用电脑上网,学几首新歌、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是他这些年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庞家奎说,每天除了教学,现在他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将7名住在河对岸、需要乘船上下学的孩子安全送到家。每天9点上课的庞家奎,6点就要准时出门,然后到路口、渡口去接孩子们。7个孩子,两个男孩、5个女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因为要到岸边等船,我不放心,就每天先到岸上集合,再和孩子们一起过河。”庞家奎说,9岁的庞益东是住得最远的一个孩子,他家住在深山里,从渡口走到家要两个半小时,常常天不亮就要出门。庞家奎知道他家离得远,入冬后,每天骑摩托车去接他。山路崎岖,天还没有亮,庞老师便已出现在他家门口。冬日的大山深处,庞家奎领着他的7个孩子,一路上伴着歌声与欢笑,充满温馨与希望。庞家奎说,2017年,他最大的心愿是有机会带山里的孩子们进城去看看,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他希望,未来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去过新的生活。

投稿删稿联系邮箱:gaojian@jsnol.com    苏北网首页:http://www.jsnol.com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toushu@jsnol.com;凡出处注明为“苏北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站,禁止一切转载(协议授权除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手机阅读此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
苏北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苏北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苏北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toushu@jsnol.com 您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
淮安中讯传媒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免职声明 | Copyright jsn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04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