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古诗词功底深厚堪称现代版古代才女(2)

2017-02-08 08:48:0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雨辰 责任编辑:李大伟

【苏北网核心提示】最后更新时间:2017年02月08日08:48:02,原标题: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古诗词功底深厚堪称现代版古代才女(2),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古诗词功底深厚堪称现代版古代才女 那么这几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小才女是如何学诗的呢?获得胜利后武亦姝露出了笑容关键词:童子功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

【标题】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古诗词功底深厚堪称现代版古代才女(2)—张雨辰

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古诗词功底深厚堪称现代版古代才女
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古诗词功底深厚堪称现代版古代才女
  那么这几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小才女是如何学诗的呢?获得胜利后武亦姝露出了笑容关键词:童子功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现场评委拍案叫绝:“这肯定是童子功,从小积累到现在!”据估计,她的诗词量可能超过2000首。武亦姝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而这个赛季中,上海唯一的一名初中生侯尤雯在3日播出的第六场百人团比赛中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
  她同时也是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侯尤雯的诗词量达到近千首。侯尤雯的童年也浸润在古诗文中,“别人的诗词可能是爸妈教的,我却是自学的。沉浸古诗词之路,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快乐幸福的童年。”侯尤雯2岁多开始自学《唐诗三百首》,小学时开始自学《宋词三百首》。六年级时就拿过一次全市古诗文大赛一等奖。她不仅读诗、背诗,还热爱写诗。她从小到大语文成绩优异,进入初中以来,多次获得语文年级组第一。而另外一位00后才女姜闻页5岁时,读过的书就有她身高那么高,10岁的时候,读过的书摞起来有两个她那么高。姜闻页,今年16岁,淡定的台风,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发出“是不是我过分活跃”的感慨。
  关键词:功夫在诗外虽然有如此大量的诗词储备,但东东认为,这三名少女的诗词功夫,是在“诗外”。武亦姝对古诗文的爱好则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她父母喜欢阅读,藏书甚多,尤爱古镇。武亦姝性格开朗而可爱,也受父母影响爱好江南古镇的典雅幽静。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高二女生姜闻页,在学业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她仍参加比赛,并表示“课内学习上学有余力”。爱好诗歌的她,还表示未来想读理科,理想的学府是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关键词:诗不在背。关于古诗文背诵和学习,侯尤雯说了四点:一理解、二写、三对比、四背诵。一、理解,看到一首诗后,不要忙着背,而是先去理解这首诗的全部意思。二、写,在领会这首诗的全部意思后,试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作一首诗。
  三、对比,将自己写的诗和原作进行一番对比,看有无重合的地方,理解同一个意思原作为什么要那样表达。这也是对写作能力极好的锻炼。四、背诵,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后,你就会发现,背一首诗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侯尤雯表示,其实背一首诗花不了多长的时间,她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这首诗的背后。“在学习一首诗的时候,要把这首诗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全部了解到。”她表示,不只是字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诗的创作背景,最好能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立体化地理解这首诗,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小编了解到,侯尤雯的父母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但非常注重对女儿传统文化的熏陶。小时候,虽然侯尤雯对唐诗宋词不能完全理解,但坚持诵读,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上学后,除了坚持背诵,她还广泛阅读经典文言文、四大名著等作品,课外阅读也促进了她在课堂内的学习。
  她推荐学生朋友们学诗文的书单包括(由浅入深):《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间词话》,《四书五经》,专家如是说。上师大教授王荣生表示,学习古诗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未来,上海的语文教材中可能还会将增加古文的比例。我们不能把学习古文单一看作考试所需,而是要平衡考试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则表示,外语对现代汉语挤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模式,古文不仅要学习,更应该从小就“背”。虽然几岁的孩子并不理解诗词的意思,但是通过背诵,他们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音乐性,古人也是这样学习的。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荣华说,如果我们的考试模式不变,大部分人,为谋生而生活着或者生存着。这些古诗词离他们很远,对他来说确实不能增加他的幸福感,所以他可以不要。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说,这个人他把它当作一种稀缺的奢侈品来看会怎么样?其实,现实是,我们缺诗了。这是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其实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没有发现它,没有珍视它,我们没有真正的因为理解、因为认识而发现它。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toushu@jsnol.com;凡出处注明为“苏北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站,禁止一切转载(协议授权除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手机阅读此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
苏北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苏北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苏北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toushu@jsnol.com 您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
淮安中讯传媒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免职声明 | Copyright jsn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04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