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罕见发烧或引发中国超级寒潮? 气温突然急剧上升令人震惊(2)

2017-02-17 08:54:02 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作者:张雨辰 责任编辑:李大伟

【苏北网核心提示】最后更新时间:2017年02月17日08:54:02,原标题:北极罕见发烧或引发中国超级寒潮? 气温突然急剧上升令人震惊(2),北极罕见发烧或引发中国超级寒潮? 气温突然急剧上升令人震惊 除10日的异常升温外,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22骤升至2,暖如夏季,温差达到24。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

【标题】北极罕见发烧或引发中国超级寒潮? 气温突然急剧上升令人震惊(2)—张雨辰

北极罕见发烧或引发中国超级寒潮? 气温突然急剧上升令人震惊
北极罕见发烧或引发中国超级寒潮? 气温突然急剧上升令人震惊
  除10日的异常升温外,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22骤升至2,暖如夏季,温差达到24。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研究员隋翠娟表示,北极地区发生气温一天之内骤升十几摄氏度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此时升至零度以上就很罕见了。比如,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28日,格陵兰岛附近的一个观测站气温从-20.1上升至-6.4;2015年12月21日,格林兰岛另一个观测站气温从-37骤升至-22。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监测,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极中心区域925hPa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常年冬季(12-2月),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下,非常寒冷,0以上的“高温”很罕见。
  近两年来,北极出现0以上的频率增加,隋翠娟表示,这和冬季气温整体偏高、北极加速变暖有关。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监测显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极中心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巴伦支海北部尤其暖,偏高15左右,只有俄罗斯西北部及格陵兰的东北部地区偏冷。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加速变暖,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北极加速升温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多种因素造成这一效应,隋翠娟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冰融化。近些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刚刚过去的1月份,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为1338万平方公里,为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1月同期最低值。
  对阳光反射性强的海冰融化成了颜色深的海水,海水又造成北极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上升,吸收了大量热量。海冰融化和北极气温上升二者相互影响,加速北极升温。北极再“发烧”超级寒潮能否重演?北极地区气温骤升至0比较罕见,但在2015年12月30日就发生过一次,引发了2016年1月影响我国的超级寒潮事件。当时,全国多地气温之低破记录,广州更是降下建国来首场雪。2016年1月24日,广州市区降建国以来首场雪。此次北极地区的猛烈增温事件,是否会再次引发超级寒潮?隋翠娟表示,北极地区气温骤升对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形势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具体影响哪个地区具有随机性。通常,北极地区上空是个巨大的低压区,外围是比较平滑的西风带。
  一旦北极突然增温,北极上空就容易形成高压区,从而挤压西风带向某个方向凸起,形成南北方向延伸的脊和槽。冷空气在脊前槽后西北气流的引导下顺势南下。但是,具体西风带会在哪个地区凸起或影响哪些地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欧洲,也可能影响北美或东亚地区。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表示,2016年1月的超强寒潮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形成,冷高压中心比较靠南,具有随机性。北极是冷空气的起源地,但是冷空气加强到何种程度,影响哪些地区,还要看具体的天气形势。未来北极增暖仍是大趋势,但并不是每一次增暖事件都会引发超强寒潮;即使引发超级寒潮,也不一定会影响我国。
  未来两股冷空气是否和北极“发烧”有关?今明天,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东北地区剧烈降温。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明天,一股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大部,东北降温超10;20-23日,中东部将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气温普遍下降6-10。这两次冷空气来自哪里,是否和北极增温有关?强度会达到多强?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北极地区是北半球冷空气的起源地,或者说北半球所有的冷空气都来自北极。但具体到这两次冷空气过程,是冷空气自身的波动规律造成的,和此次北极增温事件没有直接关系。通常,一次冷空气要影响我国,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首先,在北极地区形成冷源;然后,冷空气在西伯利亚不断堆积加强,积蓄实力;最后,在合适的引导形势下影响我国。信欣表示,今明天的降温是“修正性”的降温,主要影响长江以北地区,打压近期严重偏高的气温。19-20日,我国大部气温又将明显回升。20-23日,又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信欣表示,20日那次冷空气本身不是很强,由于前期回暖太剧烈,所以降温显得特别剧烈,其实只是回归到正常水平或略偏低。李小泉表示,从目前的预报来看,20-23日的冷空气为中等强度,但由于前期偏暖、暖湿气流比较旺盛,更应关注此次冷空气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具体的降温幅度和雨雪预报需关注临近预报。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toushu@jsnol.com;凡出处注明为“苏北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站,禁止一切转载(协议授权除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手机阅读此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
苏北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苏北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苏北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toushu@jsnol.com 您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
淮安中讯传媒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免职声明 | Copyright jsn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04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