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电视剧已突破3100集 71岁导演表示还要继续拍下去(2)

2017-02-17 14:59:02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作者:张雨辰 责任编辑:李大伟

【苏北网核心提示】最后更新时间:2017年02月17日14:59:02,原标题:中国最长电视剧已突破3100集 71岁导演表示还要继续拍下去(2),中国最长电视剧已突破3100集 71岁导演表示还要继续拍下去 陆晓光说,他打算打破惯例,逐步退出让位给年轻人,希望给这部长寿剧带来新鲜的血液。71岁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下简称《外》剧)总导演陆晓光,戴着春节...

【标题】中国最长电视剧已突破3100集 71岁导演表示还要继续拍下去(2)—张雨辰

中国最长电视剧已突破3100集 71岁导演表示还要继续拍下去
中国最长电视剧已突破3100集 71岁导演表示还要继续拍下去
  陆晓光说,他打算打破惯例,逐步退出让位给年轻人,希望给这部长寿剧带来新鲜的“血液”。71岁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下简称《外》剧)总导演陆晓光,戴着春节期间到新西兰旅游时买的鸭舌帽,健步如飞地走在各影棚之间。当路过的同事夸他“精神很好”时,他指了指自己的脸说,“看,都有老人斑了。”取经港剧开拍草根故事。陆晓光说,拍电视剧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导演一定要把这部剧拍完,别人无法接手继续执导。随着体力大不如前,陆晓光表示,可能要打破这个“惯例”,已经拍摄了3100多集的《外》剧会继续拍下去,自己则会慢慢地退出。
  1946年出生在上海的陆晓光,在12岁时和父母一起来到了广州,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大院中。“我那时候就看怎么拍电影,有了一个电影梦。”陆晓光说,自己最开始学习美术,之后制作动画片,随后又自学了导演、编剧。在上世纪80年代,陆晓光来到了广东电视台拍电视剧。很多珠影的朋友问他,“拍电视剧能比拍电影更有艺术性?”陆晓光说,拍电影和拍电视剧面对的都是观众。彼时,广州甚至是珠三角地区的收视率,几乎都被香港的电视台“霸占”,而广东本地电视台则被“压角落”,急需一部电视剧抢回收视率。陆晓光说,台里就告诉他,拍一个老百姓看的电视剧,“不要想着去拿奖。”
  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短剧并不特别关心观众的喜欢程度。而他要拍摄的是老百姓喜欢看的短剧,所以主创人员就到香港去“取经”,再结合广州本地草根百姓的生活,拍摄了第一部短剧《万花筒》。他回忆说,在《万花筒》播出后的第二天,公共汽车上,乘客谈论的几乎都是剧中的内容。像当时的社会热点“西瓜打针”之类的故事,都在剧中有体现。有业内的学者专家在研讨会上,将其称之为“《万花筒》现象”。“这也是广东短剧发展的第一波高潮。”独居老人剧照当全家福。“广东短剧发展的第二波高潮,则是《外》剧的开播。”陆晓光回忆说,随着改革开放,来到广东的外来人口增多,进而形成了新的文化环境。
  《外》剧是一部典型的“家庭剧”,主要故事的呈现是以家庭为单位,讲述的是最真实普通的家庭的故事。“小孩、中年、老年”这些角色在剧中都有体现。“受到观众喜欢,其中的原因就是‘家’的存在。”他分析说,《外》剧能够长盛不衰,原因其一,便是使用方言。《外》剧以广东话为主,但来自不同地方的角色使用不同的方言,让该剧“南腔北调”,语言特点明显。其次,《外》剧是一部搞笑轻喜剧,符合观众回家后放松娱乐的心态。再次,剧中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甚至有些粗俗,但他们心地善良,更加真实地体现草根的生活。最后,则是“大家庭”的概念。
  有句俗语“家和万事兴”,在这部剧中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他回忆说,2003年春节时,他到珠江边进行拍摄,演员需要临时更换服装和补妆,不得已敲开了附近人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个91岁的老人。他发现,在老人家里日历旁边,放着一张塑封的《外》剧剧组照,“那应是摆放全家福照片的位置”。经过了解,他才得知,老人的老伴几年前已经去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独居,每次都会看《外》剧,剧里的各个角色就是老人心里“家”的形象。所以,老人就把报纸上《外》剧的剧照剪了下来,裱起来当作了自己的“全家福”。最快两周社会热点拍成剧。“一个400平方米影棚,两个300平方米影棚,一个200平方米的影棚,这四个影棚都是用来拍《外》剧搭建起的影棚。”
  陆晓光介绍说,这些影棚空间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有时候从对面拍是一个“房间”,从这边拍又成了另外一个“房间”。至于剪辑,则是在摄像机拍摄的同时,剪辑人员可以在编辑器上看到,直接告诉导演哪个镜头可能需要再拍摄,或者灯光不够需要打光等。“这就像是一个‘流水线’工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部分,组成在一起,就成了《外》剧的每集。”陆晓光说,这种“流水线”的制作最初是拍摄《万花筒》到香港“取经”时学习的。“那边就是观众想看什么,就制作成什么,完全按照观众的‘口味’。”而在《万花筒》和《外》剧中,人物角色可以有小瑕疵,但绝不能是“问题人物”。“吸毒的没有,杀人放火的没有,之前有编剧写中学生早恋的,我也都删掉了。”陆晓光说。
  “最新发生的一个热点事件,最快两个星期就能够在《外》剧中播出体现。”陆晓光说,这是“流水线”的工作效率。十六年剧组几乎不变。《外》剧目前已超过3100集,自开播之日至今已超过16年,它也被称为中国最长的电视剧。“剧组大部分还是原来的人员,这样才能有一个稳定的架构。”陆晓光说,16年来,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拍摄《外》剧,九点到现场,九点半开拍,中午大家一起吃盒饭后再继续拍,一般拍到下午两三点拍完。从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则是编辑剪辑的时间,每个人有固定需要剪辑的内容,不规定上下班时间,但是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内容剪辑完成。16年里,陆晓光说,拍摄《外》剧,出演《外》剧,播出《外》剧,成了剧组人员、演员和观众们共同的“生活”。
  在《外》剧的演员中,始终坚持一个“守旧”的原则。“李俊毅从8岁开始,扮演康家长孙康天庥(阿宗和阿婵的儿子),一演就是16年。”他说,“康天庥”从小学一直演到大学毕业。当然也有例外。刘涛曾饰演过老三的妻子,随着她去京发展,剧组并没有过多挽留,但仍然请她回来专门拍摄了两集“由于和老三离婚,去了日本”的情节。十六年来,也有演员因病去世,陆晓光专门找了形象相像的演员去替代,并交代“老二阿宗整形归来”,属于“软处理”演员的环节。“但观众似乎并不认可,总是先入为主以为前一个好。”陆晓光说,十六年的时间,一大变化是从导演拍什么观众看什么,转成根据观众的需求去考虑。他说,《外》剧坚持这么多年,在于“不忘初心”。无论是剧组还是演员,如果离开了原来的“初心”,将失去原来的东西。止痒膏广告不适合吃饭放。《外》剧在最“风光”的时候,彼时不少厂商找到陆晓光,想在《外》剧中“植入”广告。“药的广告不做。人的体质不一样,是药不可能‘治百病’。”
  陆晓光说,还有就是“不适宜”广告,如止痒膏。《外》剧播出的时间一般是家人一起吃完饭,播出止痒膏的广告,别人就吃不了饭。在2003年~2004年,《外》剧上、下集之间的广告,居然多到37条。“一集也就有20分钟,观众等看完广告,估计都忘了上集讲的什么了。”他笑说。那时,珠江台五个时段在播《外》剧,公共频道播,体育频道播,卫视频道也播,几乎全天候“轰炸”。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兴起、“IP”大热,越来越多的人被“分流”到网络。此外,《外》剧本身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收视疲劳”。陆晓光说,“社会上的一些东西几乎全都写过,剧中‘恋爱’都谈了好几回。”如何解决“收视疲劳”的问题,至今仍是摆在剧组创作人员面前的难题。
  他说,《外》剧还会继续拍摄,因为收视率和收益都摆在那里。但是,他可能要成为那个“拍不完自己电视剧”的导演。自己毕竟已经70多岁,精力大不如前。“会慢慢地逐步考虑退到幕后。”陆晓光说,最近去新西兰旅游的一件小事,更让他感觉到自己年纪大了,有局限。自己的思维可能已经有些“固化”,到了让给年轻人的阶段,需要年轻人给《外》剧带来新鲜的“血液”。陆晓光的朋友大多已经退休,见到他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在拍?”每次陆晓光总是微笑着回道,“嗯,还在拍。”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toushu@jsnol.com;凡出处注明为“苏北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站,禁止一切转载(协议授权除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手机阅读此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
苏北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苏北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苏北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toushu@jsnol.com 您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
淮安中讯传媒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免职声明 | Copyright jsn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04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