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长城》在北美上映,被骂惨 被吐槽像电子游戏非常沉闷(2)

2017-02-20 11:18:02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张雨辰 责任编辑:李大伟

【苏北网核心提示】最后更新时间:2017年02月20日11:18:02,原标题:张艺谋《长城》在北美上映,被骂惨 被吐槽像电子游戏非常沉闷(2),张艺谋《长城》在北美上映,被骂惨 被吐槽像电子游戏非常沉闷 目前,烂番茄上新鲜度仅为36%,IMDb评分为6.3。不少美国媒体认为,在视觉和机构上,《长城》借鉴了《权力的游戏》和《星河战队》等好莱坞的一些核心元素...

【标题】张艺谋《长城》在北美上映,被骂惨 被吐槽像电子游戏非常沉闷(2)—张雨辰

张艺谋《长城》在北美上映,被骂惨 被吐槽像电子游戏非常沉闷
张艺谋《长城》在北美上映,被骂惨 被吐槽像电子游戏非常沉闷
  目前,烂番茄上新鲜度仅为36%,IMDb评分为6.3。不少美国媒体认为,在视觉和机构上,《长城》借鉴了《权力的游戏》和《星河战队》等好莱坞的一些核心元素,找来好莱坞水准的特效团队,加上马特·达蒙等有号召力的影星加盟,走的是“标准大片范儿”的路线。然而,故事本身却收到各种花式吐槽。美国主流媒体《今日美国》认为,“片子无聊”、“痛苦地令人感到毫无启发”、“漂亮面孔的堆砌”,指出全片存在文化不兼容性,除了一些华丽的视效外,电影本身情节太过可预测,对白苍白,无法给观众带来有精神冲击的观影感受,“文化上有不适应性,剧中守城士兵的服装过于夸张,产生一种可笑而不严肃的观感”。
  评论还指出情节有硬伤,“女性战士令人瞠目地纵身跃下参加战斗,这些场面令美国观众感到奇怪而又有些可笑。”《好莱坞报道》则称:“张艺谋和他的好莱坞团队奉上的也就是一部标准化的魔兽电影——在一个没有朝代界定的中国,有一群穿得像兵马俑的将军,他们讲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掌握先进的麻醉技术,还会在空中飞来飞去。”CNN指出,跟电影《哥斯拉》一样,马特·达蒙在电影中就是一个有着西方人面庞并且灵活应变的外来者形象。故事通过他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一个东方特色的史诗般故事,“这都是套路”!
  虽然CNN也建议,对于喜爱怪兽电影,并且对张艺谋式东方文化异域风格感兴趣的观众来说,《长城》还是值得观看的,不过,“去HBO频道(美国电影频道)看看就好了,没必要去影院”。比较而言,吐槽最狠的是英国《卫报》,报道吐槽说,电影开头说故事来源于长城的古老传说,后来竟然是西方人潜入中国偷黑火药,炮轰这部电影是“哑炮”,空乏无力。《长城》是马特·达蒙第一部参演的中国电影,这也一直是该片的宣传点。只是在北美上映以后,马特·达蒙也无法力挽狂澜,还成了最大的槽点。《旧金山纪事报》在《长城》上映首日,直接发表了题为《各种差评手撕马特·达蒙的新大片:一个无趣的白人拯救者》的文章。
  演技和剧情被诟病,甚至连马特·达蒙的英语口音都被吐槽,《卫报》和《今日美国》等媒体屡次提及他在电影中带着英伦、爱尔兰和苏格兰及自己特色的古怪口音,认为有一种出戏感。其实,彭博新闻社网站早在去年12月21日就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和好莱坞无法交融》的专栏文章,称“《长城》是有史以来好莱坞与中国最昂贵的合拍片——以及一出巨大的文化败笔”。只是没想到,这次招黑招得这么厉害。《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首部完全在中国拍摄的中美合拍大片。目前,制作成本高达1.5亿美元(约合9.37亿人民币)的《长城》,在全球已收获2.24亿美元(约合14.53亿人民币)票房,其中,国内票房占超过1.7亿美元(约合11.03亿人民币)。
  鉴于电影在国内的票房不如预期,所以此次在北美的票房无疑是重中之重。但影评惨不忍睹,社交媒体上的吐槽随处可见,未来票房收入前景黯淡。在那篇《为什么中国和好莱坞无法交融》中有几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说好莱坞希望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话,那就应该放弃不伦不类的合拍片。更好的做法,是在中国建立一家国际制片公司来培养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和编剧,并帮助他们创作出可以吸引中国观众的影片。这才是中国以及好莱坞制作卖座影片的有效的诀窍。老外的花样吐槽,比国人狠多了。《芝加哥先驱导报》:一部怪兽电影,一部白人拯救者的电影,一部沉闷到令人发指的电影。
  《电讯报》:《长城》有一件事做的绝对没错就是那堵墙,因为看这部电影就像不停地把你的头往上面撞。《华尔街日报》:电脑随机生成的怪物,让这部电影重复又让人觉得麻木,既无法触动也不能吓到或是感动到我们。《纽约时报》:《长城》里混杂了蹩脚的台词和浪漫元素,演员喋喋不休地宣扬带有煽动性的价值观。《娱乐周刊》:看上去影片可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电子游戏。《Empire》:用了太多而CGI特效制作出来的怪兽,老套的剧情、故事僵化的剧本以及演员僵硬的演出让人很失望,这就是个灾难。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toushu@jsnol.com;凡出处注明为“苏北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站,禁止一切转载(协议授权除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手机阅读此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
苏北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苏北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苏北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toushu@jsnol.com 您的意见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
淮安中讯传媒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免职声明 | Copyright jsn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04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