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核心提示】最后更新时间:2017年03月15日16:18:03,原标题:父亲捐器官 女儿病重受捐赠 网友感慨真是好心有好报啊(2),父亲捐器官 女儿病重受捐赠 网友感慨真是好心有好报啊 后来,家人将其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捐出,让3名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生命再次获得新生。这次郑秀接受肾脏移植手术,也得益于他人捐出的肾源。由此,一个不太被人熟...
【标题】父亲捐器官 女儿病重受捐赠 网友感慨真是好心有好报啊(2)—张雨辰
父亲捐器官 女儿病重受捐赠 网友感慨真是好心有好报啊
3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做了一台肾脏移植手术,接受器官移植的,是28岁的内江人郑秀。手术很顺利,一名捐献者的肾脏重新在她的身体里“活”了过来。3月11日,术后10天,当成都商报记者见到郑秀时,她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脸上也再次有了笑意。半年前的一次体检,郑秀被诊断为尿毒症。母亲鲁忠菊说,这已不是这个家庭第一次遭受煎熬。2008年夏天,郑秀20岁的姐姐郑融被确诊为严重肾衰竭,因为难以支撑高额的医疗费用,不久后,郑融离世。而这次,母亲又不得不面临可能再次失去女儿的现实。郑秀也深感绝望。“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吃,有几天连透析也不做。”鲁忠菊说。
后来,四川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人刘利在得知郑秀的情况后,做了许久思想工作,劝她继续积极配合治疗,等待肾源。3月1日,郑秀终于等到了配型成功的肾源。父亲,去世前捐献器官,挽救3个生命。事实上,在郑秀生病期间,父亲郑家远也因为突发脑溢血离世。去年10月15日,郑秀的爸爸郑家远在成都工地打工时,突发脑溢血,倒下了。一连转了两家医院,医生都遗憾地表示回天乏力。悲痛的家人只得将脑死亡的郑家远转回离家较近的资阳人民医院,准备后事。这时,郑家远的侄女、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提出建议,当年郑融没能做肾脏移植手术而病逝,一直是全家人的心病,现在郑爸爸的器官还有用,捐献出来,至少可以让别人还能活着。
几经思虑,郑家人签下器官自愿捐献文件,郑家远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成功移植到了3名终末期患者体内。3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病人,因为郑家人的善举,生命重新燃起希望。政策,“器官捐献者及其直系亲属优先权”。2010年,卫生部印发《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肝脏与肾脏移植核心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直系亲属或活体器官捐献者如需接受肾移植手术,排序时将获得合理的优先权。而郑秀正是“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直系亲属”。器官捐献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优先权,是为了赞扬器官捐献者为挽救他人生命的奉献精神。但郑秀深知,等待合适的肾源有多么不容易。
许多像自己一样苦苦等待肾源的病人,就在翘首期待的希望和无尽等待的绝望中离开人世。为了省钱,身为护士的郑秀选择自己从医院开药,自己在家腹膜透析。尽管一次血液透析的费用可以支撑一个月腹膜透析用药,但每天三次、每次长达四个小时的腹膜透析,生活环境严格的消毒灭菌,把郑秀“困”在了家里,她也慢慢走入情绪低谷。好在,她最终等来了肾源。一个善举,可能也会帮助到家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杨家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与世界发达国家器官捐献百万人口捐献率高达40相比,我国许多省份的百万人口捐献率不到1或略高于1,即一百万人口中仅有1个左右器官捐献者。
近年来,随着全国统一的“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建立,保证器官分配在阳光下进行,正确的意识宣传,器官捐献例数逐年增多。“不幸遭遇意外身亡者捐献出可用器官,挽救他人生命,这是一种善举。”杨家印教授说,器官捐献,既帮助了他人,也是自身生命的延续。从郑家远父女俩的案例看来,一个善举,在冥冥之中可能也会帮助到家人、朋友或身边认识的人。推己及人,倡导器官捐献,符合“重义轻利”的东方文化中的大爱。为郑秀主刀的川大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莉认为,郑秀的经历是一个巧合,器官捐献的大义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严格的分配制度确保器官分配公平合理。
但是,将心比心的感同身受,利人者利己,也是对器官捐献的一种鼓励。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了解到,截至3月10日,全省无偿捐献器官例数达到296例,共计捐献器官数为786枚。这意味着,700多个一度危在旦夕的重症患者,因为296个家庭的善举,获得了重生,700多个家庭幸得完整。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toushu@jsnol.com;凡出处注明为“苏北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站,禁止一切转载(协议授权除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