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40万粒种子拼出大观园 南京浦口区非遗种子画亮相央视

盈盈 2019-02-14 09:30 来源: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鲁舒婷 通讯员袁铭)1.5余万粒种子拼出《喜登翠》、30余万粒种子拼出《美人图》、40余万粒种子拼出《大观园》……近日,在央视7套农业节目《丰收中国过大年—走进江苏·南京浦口区》中,种子画让人惊艳不已。昨日,记者来到浦口区江浦街道,实地探访由五谷杂粮拼出来的各种画作。

  作为浦口区非遗项目,种子画亦称植物种子画,是从早期的五谷粮食画衍化而来的,而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反映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们利用来自五湖四海、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植物种子,通过选粒、浸药、风干、晾晒、粘接、定色、装框等科学工艺流程,完成艺术创作的一种民间工艺。与一般用颜料绘制而成的作品相比,种子画最大特点是颜色自然天成。

  2002年,利霞从浦口区检察院退休,闲下来的她开始了对种子画的探索。“这样的民间工艺不应该被忘记。”利霞回忆道,自己很小时候便跟着母亲学习种子画,来到浦口后一直继续钻研。

  和传统绘画相比,种子画的创作过程要繁琐得多。首先要进行线条创作,即确定图案主题,用铅笔在画布上勾出大致的线条轮廓;然后进入选种创作,根据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表现需要,选择颜色、形状合适的种子,再一点一点地在画布上蘸上胶水,用小镊子将种子摆上去,一粒粒拼成画中内容。

  黑米、脱皮芝麻组成的竹子,糯米制作的老虎牙齿、红豆拼出贺兰山下的果实……作为种子画最重要的原料,种子在利霞心里占据着重要位置。“人家出去旅游都穿着打扮一番,我就只带些塑料袋,专门跑深山老林、植物园之类的地方,就为了寻找更多更好的种子。”利霞指着《美人图》上美人的眉毛告诉记者,制作出眉毛的两粒种子是采风时找到的,这种自然天成、酷似月牙状的种子是她首次发现,“我的种子库里面有300多种类型的种子,即便如此,能找到颜色合适、形状正好的种子,简直就是一大幸事。”

  作为一项民间工艺,如今,种子画获得国家、省市等多个奖项,慕名而来学习的人不在少数,“种子画是个费时费力的细致活儿,比如《秋艳图》耗时3个月,《大观园》耗时半年,非常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并将它传承下去。”利霞说。

标签: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篇文章: 40万粒种子拼出大观园 南京浦口区非遗种子画亮相央视
  • 本文链接: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90214/3937.html
  • 全站阅读: 主页 > 文化 >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