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启用 吸引清华北大等共建
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昨天启用。图为学生们在机器人工作室开始课题研究。(实习生 常雅聪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昨天启用,包括清华、北大、复旦和上海交大在内的中国13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将和这所中学联合共建科技创新活动中心的五个实验室,实验室将作为高校延伸至中学教育的实践基地。
实验室规模在全国中学里不多见
厦门一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位于这所中学图书馆七楼,整整占据一层楼,总共1000平方米,包括五个实验室:开源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无人机工作室。
中学里建设这么大规模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这么完备的实验室,在福建应该是第一家,全国也不多。北大王选计算机研究所连宙辉教授昨天通过电话说,他得知此消息后,有点佩服这所中学,他说,现在很多学校都以高考为导向,对于和高考无关的,有一定的抑制,这个中心的成立,显示出一中的与众不同。
对于厦门一中来说,这个科技创新活动中心酝酿已久。厦门一中校长周君力说:“厦门家长把优秀孩子送到一中,我们有责任把他们送到他们理想的大学。但是,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不能只考虑孩子能上什么大学,还要考虑他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认为,人文和创新是一个抓手——人文解决孩子的品德修养,创新给孩子可以带走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人文和创新的办学理念,是百年一中办学的沉淀。
更重要的是,周君力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就要从中小学抓起,厦门一中也应该肩负起培养拔尖人才的重任。
其实,这个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去年底已经建成,原本计划今年正月初十启用,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启用。上月,一中开始培训教师,为正式投用做准备。
大学将定期派老师前来指导教学
在厦门一中科技创新实验室与大学合作一览表上,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13所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部榜上有名。
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说,不止这13所,还有一些大学也在陆续赶来。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前,在一个偶然场合,陈佩玲向高校推介“自家”实验室,没有料到得到高校热烈响应。
上月,到一中参观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院长徐葳发现这个“宝藏”后,现场拍板要和机器人工作室展开合作。著名的“姚班”就是位于交叉信息研究院。
昨天,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大学的教授赶到一中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启用仪式,他们认为,如果希望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领先一步,对优秀学生的学术志趣引导、科学素养提升、数理基础强化的提前布局就刻不容缓。
连宙辉说,顶尖的中学不应该只看到高考成绩,不能只是把孩子送到大学就了事,而应该为他们更长线的表现或是后续发展负责,即给予孩子能带得走的综合素质。他认为,这类科技创新中心,能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研究的种子,借助大学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看到科技前沿。
大学教授们说,他们将把厦门一中各创新实验室作为高校延伸至中学教育的实践基地,例如,大学将定期派遣优秀老师和学生到一中进行指导和教学,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作出贡献。
【观点】
科技创新实践
和高考不矛盾
昨天参加启用仪式的大学教授们说,科技创新和高考并不矛盾,相反,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最终有利于学生。例如,有利于今后参加双一流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也有利于新高考的选科。
首先,今年开始,我国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学生中学时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能在大学“强基计划”考核中胜人一筹。
其次,福建明年首次实施的新高考,要求学生从高二就开始选科。厦门一中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吴旭日认为,孩子在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实验里,可以有很多尝试,有很多种可能,或许可以找到他感兴趣的方向。
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博导马臻说,高中生通过做科研,能够明白自己是否喜欢科研,进而决定自己将来报什么专业。大学指导教师指导高中生做科研,也能识别出人才,推荐或指引他们报考合适的大学和专业。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