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8月28日电(程立葳)一批疑似清嘉庆年间的四平戏古戏服,近日在福建政和县禾洋村四平戏剧团内被发现。24-26日,闽江学院专家学者赶赴政和,对这批古戏服展开抢救工作。
据了解,目前禾洋村四平戏剧团内共存有古戏服30多套,多为丝绸面料、苎麻衬里,其中18套保存得较为完好。部分戏服的衬里上有文字标注,记载了戏服的制作时间和来历。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栩告诉记者,根据戏服上的文字,可推断这批戏服的制作时间最早或能追溯到清嘉庆年间,“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工艺价值,代表了福建地区地方剧种戏剧服饰悠久的文化与精湛的技艺。”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存储条件的恶劣,这些古戏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陈栩说,当务之急,是对古戏服进行保护性抢救。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宏辉介绍,目前闽江学院8名研究服装学的专家学者带领学生组成调研小组,对四平戏古戏服的织物及织物结构、尺寸数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归纳整理了古戏服上的图案纹样、装饰的工艺和手法,通过VR技术对戏服进行三维信息扫描、收集。
“禾洋村四平戏古戏服整体恢弘大气,但图案的色彩、刺绣等装饰手法又异常婉转细腻,同时戏服结构严谨,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具有创新设计应用的可行性。”陈栩说。
据介绍,目前福建有3个四平戏剧团,但仅有禾洋乡四平戏剧团还保留了古戏服。其余两个剧团演出所用的戏服,都是目前市场上所售粤剧服饰的通用款。
四平戏又名四评戏、四坪戏、庶民戏等,系由明代中叶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来,原盛行于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明末清初传入政和,在政和县杨源乡及屏南县龙潭乡以历史原貌完整地延续至今,戏曲界称其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和“明代四平腔的遗响”。2006年5月20日,四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
投稿、稿件删除请点这里:立即处理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到:toushu@jsnol.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