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26日,2019年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于南京举办。26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人工智能中小学工委会承办的AI·未来——2019国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分论坛召开。期间,科大讯飞与名校联盟成员校的各位校长分别就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积极献言献策,勾勒人工智能发展蓝图,洞见智能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融合方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马少平教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处长张珊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项目处处长郑知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职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卫宁,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朱越,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杨连明,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科大讯飞教育BG副总裁王卓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专家、一线教学工作者出席了活动。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人才,人才培养则离不开教育,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既能扩大创新人才基数,也能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A.I.融合中小学课程 助力培养新时代人才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杨连明代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书记、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说,人大附中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学生发展和引领共享四个层面进行了人工智能教育探究。在课程设置方面,人大附中基于育人目标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了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方面,人大附中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授课方式,如组织学生去知名大学与企业体验学习,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开展人工智能周校园科普等活动;在学生发展方面,人大附中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各项活动,如人大附中代表队曾参与IEEE优必选中国机器人智能设计大赛,并获得总决赛银奖;在引领共享方面,人大附中积极打造学科教研基地、推出市级研究课,构建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的平台。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副书记兼副校长杨连明
人大附中与人工智能的渊源由来已久,2017年,人大附中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3月,科大讯飞A.I.创新教育技术专家王雨蒙更为人大附中的高中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自然语言处理(NLP)课程。
对于为何要与学校合作、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科大讯飞教育BG副总裁王卓有自己的思考,“学生学什么才能适应未来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话题。”毫无疑问,在智能时代到来之际,开设人工智能创新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然选择。
王卓在主题报告中分析了A.I.人才培养的趋势和痛点,他表示,“中国想在2035年回归世界中心,需要依靠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人工智能创新教育领域,科大讯飞从未停下脚步。王卓介绍说,不论是规划人工智能素质教育解决方案,还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五个一”工程,都致力于以学生为本,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目标,为学生提供A.I.学习和实践教学服务。
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科大讯飞教育BG副总裁王卓
“高校培养A.I.时代生力军,K12教育则培养A.I.时代的原住民,”王卓表示,科大讯飞未来的定位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者,讯飞将与国内学校深度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发展。
创设智慧学习环境 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分享如何以“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时,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表示,学校主要从开发多元多样课程、创设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深度学习模式以及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四个层面进行探索:首先,北京十二中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其次,学校建设融合了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品,创设出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第三,北京十二中提出了设问、解问、追问、新问的教学模式,以设问创建生态智慧课堂的基础,以解问启迪师生的智慧,在探究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17年11月,北京十二中联合人大附中、合肥八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等12所中学,共同发起成立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李有毅校长表示,名校联盟由科大讯飞提供技术支撑,以教育创新协作体的形式开展智能教育应用模式研究,积极打造业内领先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及评价体系,对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肖俊教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教授、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课程主管 Pasi Silander以及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等多位嘉宾分别就如何推进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分享了报告。
在主题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机遇与挑战”的圆桌讨论环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北京科技大学基础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张娜、詹天佑少年科学院顾问许光明以及全国特种机器人标委会秘书长胡素峰等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同为名校联盟成员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在人工智能融合教育教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尝试。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介绍说,一直以来,西南大学附中都从依据个性、助力个性、成就个性三个层面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他解释说,“依据个性”是指基于大数据分析,归纳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并据此为孩子提供建议与导航。“助力个性”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的一体化。而针对“成就个性”,西南大学附中一方面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将成绩、潜能与兴趣点相结合,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科学教育,推动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以此助力学生个性成长。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右三)分享观点
日前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表示,将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而这同样也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使命之一。智能时代对教育的影响初见端倪,正如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所说,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在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传播撒种,无论学校还是企业,未来仍将不断前行,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为人工智能发展出策出力。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