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让家校连接更便捷 企业微信联手校长会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2020-07-06 18:17 来源:it资讯网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解决了中国2.65亿学生在家上课的难题,与此同时,也让“家校共育”这个概念越来越为大众所关注:面对学习方式突变带来的挑战,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协调各自的角色与分工?学校管理者应如何构建家校连接的便捷渠道?家校共育是权宜之计还是未来的大趋势?

  7月4日,由企业微信、腾讯教育、校长会联合主办的“构建家校沟通渠道 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主题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教育信息化与家校共育的新态势、未来家校共育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老师等教育人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向,多维度探索家校共育的价值和趋势。

  科技助力教育 构建智慧家校共育的学习场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在线教育的普及,学校形态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何构建智慧、和谐的家校共育学习场?对此,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表示,“未来的学校,将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混合体,会伴随着互联网大脑而不断地进化。”

图: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

  在智能教育场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推动学校的教育服务做到精准、高效、个性、智能。“数字画像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场的起点。”张治认为,通过数字画像,家长可以参与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家长的全方位参与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这将成为未来教育与整个社会协同进化的重要支点。

  构建智慧、和谐的家校共育场景,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企业微信教育行业总监何奇清表示,企业微信定位做数字化助手,携手腾讯智慧校园,致力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更方便灵活的模式服务到学校,“对内让信息流转高效,对外连接12亿微信用户”。

图:企业微信教育行业总监何奇清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度,全国各地的学校均在大规模推行在线直播,企业微信凭借强大的连接能力,聚焦师生教务办公、直播上课、在线会议、家校沟通等场景,实现了局、校、班、家的四级联动,为数字校园奠定了基石。

  何奇清表示,聚焦学校内部使用场景,企业微信搭建了统一的移动端协同平台,助力老师增效减负。例如,通过企业通讯录、线上审批流程、直播上课和微盘等功能,切实帮助老师减少了事务性的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教学本身。以杭州市胜利小学为例,这所浙江省名校在疫情期间启用了企业微信作为师生直播上课、教务审批、健康打卡的平台,只需一个手机,老师们便可以快速完成请假申请、班级健康状况汇报等工作,学校管理者也能够实时查看相关信息,掌握学校各项工作进度;同时,聚焦家校共育场景,企业微信通过轻量的方式构建起数字化共育、共享的平台,帮助家长在教育里面实现归位。家长只需通过微信,即可完成所有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学习使用均为零成本。

  何奇清强调,企业微信与腾讯智慧校园联手,搭建信息化大平台,围绕学校教务教学工作、学生的成长评价、家校互动等场景,为学校、师生、家长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教育专家思辨 破解教育信息化与家校共育难题

  在专家互动环节,聚焦教育信息建设和家校共育两大议题,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培训部主任许坚、江苏省南京市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腾讯教育东区基础教育运营总监曾令斌等行业专家,分享了各自观点。

图:专家互动

  许坚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动力不够,新技术需要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生态和备课生态。曾令斌则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有多种原因。从历史发展阶段来说,社会变化剧烈,对这种剧烈变化的适应并不容易;从教育信息化核心角色教师的角度看,要有开放的学习、适应心态,不能抱守传统教学习惯不放;从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角度看,很多供应商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业务的理解不够,未能按教育规律的指导去设计、开发产品和服务,导致目前优秀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不足;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此前大都是采用项目制政府采购进行建设,易于形成封闭体系,不够开放。他建议,教育厂商需按照教育规律去研发产品,政府应转变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让产品的迭代和服务具有可持续性和开放性。

  围绕如何增强家校沟通的问题,曾令斌认为,家校沟通的目的是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帮助学生成长。“现在的沟通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家校沟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它不能代替中间的情感投入和共识的达成。”许坚则强调家校沟通要建立三点共识:目标相同、理念趋同和方法趋同。

  聚焦当下 共话家校共育新态势

  家校共育是一个长久的议题,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大面积、长时间的线上教育,更是放大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原校长徐建平强调:“沟通的有效性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家校沟通的主导方一定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图: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原校长徐建平

  徐建平提出,“教育的有效性=沟通方式X情绪X能力”,一线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好家校沟通三环节“定好位、做到位、有地位”,才能让家校的关系由传统的“三角形”向“同心圆”转变,构建和谐的沟通氛围。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则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家庭的变化,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正在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三大特点:合作地位由不平等走向平等;合作价值由单一走向多元;合作的方式由统一走向个性。基于此,家校合作的策略必须改进:首先,学校要由主宰者转变为促进者。一方面要加强对家校合作的指导和引领,同时也要赋权家长监督和指导学校工作。芮火才强调,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一定要注意邀请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参与。同时,学校的角色应由指导员变为对话者,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家庭的问题和学校存在的问题;要实施“目中有人”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减少统一的家长会、统一的校长发言,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实现家校共育。

图:江苏省南京市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

  面向未来 探索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要实现家校共育的长效互动,除了方法革新和素养提升之外,积极探索信息化之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也很重要。本次研讨会现场,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享了教育管理者如何做好智慧校园整体建设。

  曾宪一表示,作为一所基于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徐汇中学正在践行“基于5G+MR混合现实的自适应全息学堂”,即利用人工智能教育+混合现实技术,为学生们的学习“插上翅膀”。

图: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

  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如AI、VR、大数据等,应用于教学场景,为学生们构建线上线下大数据智慧赋能的学习模式、建立自学系统,以及体现信息化特点的学材资源。目前,徐汇中学已经建立了科技图书馆VR阅读,学生们可以通过VR眼镜阅读世界名著原版。另外,学校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游戏化的学习软件,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新知识。

  另一方面,徐汇中学专注于探索技术与教育在本质上的连接,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曾宪一认为,在未来教育体系中,应积极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创新素养,引领学生进行自适应学习。如,运用大数据构建学习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控自律的管理能力;构建家校联动的甚至跨学区的学习群,探索学习新模式。

图: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信息化首席专家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信息化首席专家张际平分享了其在信息化与脑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他强调在未来教育中“课堂不会消失”,未来课堂将会是教学创新的主阵地。

  以人为本,教育现代化就要课堂信息化。依托于创新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未来课堂将呈现出教学灵活、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互动实时的特色。其中,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大数据的挖掘,“真正的大数据挖掘,是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张际平认为,依托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新基建的推行落地,以及互联网科技的加速迭代,未来教育将彻底颠覆一切教育现有模式,家校共育或将成为教育治理的主阵地。未来家校共育将走向何方,本次研讨会为众多教育人拨开了纷繁复杂的信息迷雾,得以一窥未来走向。

标签: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篇文章: 让家校连接更便捷 企业微信联手校长会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 本文链接: http://news.jsnol.com/local/20200706/29862.html
  • 全站阅读: 主页 > 教育 >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