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
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型城市县(区)。其中: 3个石油城市和 14个有色金属城市,37个煤炭城市, 6个钢铁冶金城市, 其他9个城市,涉及总人口1.54亿。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许多城市人以煤炭为生,比如被称为“煤炭之都”的鄂尔多斯,被称为“煤炭王国”的神木,山西阳泉“煤铁之乡”。
这些城市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优质煤炭王国,城市经济也发展迅速。然而,多年来对煤炭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对于许多资源枯竭的型城市来说,如何应对“萎缩时代”的到来,积极改变惯性发展思维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和吸引人口、扩大产能,而城市正在扩张。城市经济收缩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便是减少资源的浪费,让资源能够使用的更长久。
城市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大量投资资金,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文化创造和商业、旅游业的发展,但短期内难以见效。资源转型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资源枯竭的城市应该如何转型?看看下面三个城市:
经过10年的探索,我省资源枯竭的东川、个旧、易门的转型发展取得成效,逐步走出困境,进入了“东川经验”、“个旧模式”、“易门速度”的新发展时期。
" 东川经验 "
东川是离昆明主城最远的市辖区,上世纪末降级为市辖区。东川区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三大县中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东川区正在围绕“二产做强、一产做特、三产做活,整体做优”的总体思路进行转型发展。目前,产业园区的再就业特色是其转型发展的主要载体。已建成“三园”(四方地—碧谷工业园、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太阳谷生物科技园)和产业集聚区。以磷、稀贵和铜、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建成,园区约占全区工业经济的85%。
10年来,东川累计封山育林12.6万亩,人工造林10.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东川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历史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从2007年的3.9%提高到39%,历史损毁土壤复垦率提高到59%。
“个旧模式”
作为城市,第一批资源枯竭型试点项目,个旧市成立于1951年,位于云贵高原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锡工业基地,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锡生产基地。
个旧以城市为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示范。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健康生物医药、全球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一批重点产业。
“易门速度”
云南中西部、玉溪市西北部,易门是云南省古老的铜矿区之一,曾是八大铜矿区之一,据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铜的开采就有一定规模,每年上缴朝廷达100万斤。
易门县确立了“创新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共享和县",培育陶瓷建材、有色金属,食品药品加工、烤烟畜牧业取代产业的发展战略,自资源枯竭以来,易门县的发展一直滞后。农业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经济总量长期处于玉溪市的中低水平。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并不多,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找好转型方向,避免出现“空城”的现象,城市转型成功,将会让整个城市的经济活起来。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