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台州府城墙是怎样的景区?台州府城墙有哪些景观?

时间 2023-05-23 11:00:44 来源:路途网  

台州府城墙是怎样的景区?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

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

2001年6月,台州府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由台州府城墙等组成的“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曾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临海古城的选址考究,其城墙形式随山就势,并根据防倭的军事要求,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进行城防系统的创新,强化了防御效能,且与南方的地理气候与社会文化高度协调,具有南方城墙的形制特点。又因为滨江近海,其防洪抗倭功能特点突出,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台州府城墙有哪些景观?

墙体

台州府城墙总计长约6280米,城墙高度达到7米,设置了7座城门。城墙下宽上窄,呈梯形,顶部外侧设置雉堞,内侧砌筑女墙,墙身还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外突的马面。台州府城墙为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其夯土层最下端为褐灰土,质地最为坚硬,然后覆盖了一层20至30厘米的紫红土垫层,第三层为黄土层,表层为黑土层,使用了中间夯土外部砖包砌的方法。在建设方法上,台州府城墙将土和糯米或者胶泥均匀混合,然后夯打密实,自然风干后,坚硬无比,城墙的刚度和强度大为提高。

城门

台州府城墙城门原有7座,分别是东面崇和门;南面兴善门、镇宁门;东南靖越门;西南丰泰门;西面括苍门、朝天门。其中西南的靖越、兴善、镇宁、朝天是临江的主城门。在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沿江瓮城建立之前,不仅仅要防御敌军的火攻、攻城武器的冲撞,还要防洪、防水、防潮等。因此城门不仅采用了拱券形门洞,而且设计了高过城门洞口顶部的城门扇,并且城门两侧内壁自门臼向外扩至2.2米,扩深各0.4米,方便交通运输,并因此在上部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天窗”式空间。这些天窗尺度大概为4.3至5.1米长,2.2至2.65米宽,颇为独特。这是其他明清城墙所没有的孤例,其功能尚未有定论。

城楼

城门上方建设城楼以防御和眺望。东汉后期至隋代开始,往往为二三层的多层建筑物。自唐至元,城门楼都是单层。明初,台州府城墙上就有7座城门楼,分别是惠风(崇和门)、超然(兴善门)、神秀(镇宁门)、靖越(靖越门)、霞标(丰泰门)、集仙(括苍门)、兴公(朝天门),均饱含寓意。

马面

马面是指城墙突出部分的城台,供守城士兵三面御敌。其间距根据弓箭的有效射程来设计,一般都在100至120米之间。台州府城墙上设置了大量敌台,仅临江面就有9个,可以更好地防御从东部海边登陆和灵江突入的倭寇突袭。其马面形制大都和其他城市类似,唯有滨江段城墙由于常受灵江水冲刷,因此,有6个马面设计为弧面或者斜面,有的甚至为半方半弧形,以减弱江水的冲击,强化防洪能力。台州府城墙上的“马面”,因东面城墙已毁,原有的数目已不得而知,而保存下来的“马面”都在镇宁门以西至朝天门一带。

标签: 台州府城墙 台州府城墙的介绍 台州府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