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清明上河图》里飘散的酒气,蕴藏着北宋人怎样的饮酒风尚?

时间 2023-05-25 08:54:14 来源:顶端新闻  

撰文|赵凌虚

题记:它们飘散于历史,如同一切文化伴随着百姓的生活,或许有所不均,但所有的盛宴它们从未缺席。

大宋的市井文化悄然崛起,可以提供更适合普通人的文化娱乐。在瓦市勾栏中听评书,看杂技,在州桥夜市煎茶斗浆。在相国寺内品果博鱼。以今天中国人的文化水平欣赏汉唐大赋之类的贵族文化无疑有些吃力,但如果穿越回宋代就可以找到种种平民化的文化享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上河图

后世学者都说,宋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比唐代还伟大,陈寅格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酒,在历朝历代皆有,《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甚至在品尝这种美味后感叹:“后世必有因此而亡国者”。

然而这种警告未能阻止酒气对历史的熏染和陶醉,此后每个时代的达官贵人或是庶民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不同的是上层喝琼浆玉液,下层喝老白干而已。

相关画面

酒香扑入历史的程度不逊色任何角色,从文化角度来看,酒一直伴随着诗词歌赋的节奏,在文人的推动下,那些让人陶醉的作品仿佛还泅散着一股浓烈的酒香。为了避免掉书袋的枯燥,那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或者“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作不提也罢,因为他们早都印记在每个人都心里。“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傲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先生诗里的李白与酒的最高融合境界。

那么宋朝的酒风是怎样的呢?不必读诗词,且让我们读画开始。

酒,伴随着历史发展,然而仿佛唯独宋朝却飘散出不一样的酒香。比如《清明上河图》里关于酒的展示是更全方面的,更生活甚至是接地气的,它本来就属于市井,不然它的涵义似乎就少了许多。且让我们走进这幅画卷,看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动人一幕。

上河图里的酒肆

宋太祖赵匡胤是引领了北宋饮酒的潮流的第一人,或者说,他这位皇帝是喜欢饮酒的:“朕每日宴会,承欢致醉,经过宿未尝不自悔也。”《涑水记闻》这话说的太实在了,想必饮酒的人都能体会这种心情,聚会觥筹交错的时候,世界都是自己的了,那种酣畅、兴奋、和谐加之入嘴的醇香,最后喝着喝着就不知道怎么回家的了,昏睡一夜,早上起来头痛恶心,连连后悔,太祖确实说的非常生动。

雪夜访普图

然而这也是酒的最大魔咒,明知饮酒伤身,却对他又爱又恨。“这是一个政府鼓励、全民畅饮的时代,无论是东京的七十二家正店,还是村野乡下的浊酒一壶,宋朝人都在杯盏之间体味着太平盛世的美好。”因此酒的行业带动了北宋的经济发展,酒,与宋朝人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其他朝代,因此在《清明上河图》中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画面。

北宋汴京

随着酿酒技术的成熟,酒肆遍布大街小巷,看那画中的幌子便可知其中的繁华程度。汴京最不缺的就是酒楼,“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由于汴京日趋繁华的经济,建筑越来越高端大气,甚至出现了昼夜营业的酒肆茶楼,看着画卷人群的来往不息,昔日的繁华飘到了眼前。

与所有饮酒的人一样,兴致上来了,朋友们就开怀痛饮。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还记录了一次聚会的热闹场景“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每与客痛饮,露发显足,着械而坐,谓之囚饮。”全文大概介绍就是石延年喝酒最能做出花样,以至于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有时竟然爬到树上,有时自己披头散发露个脚丫戴着脚镣饮酒,甚至有时在屋里悬挂个绳子,喝酒之时将脑袋伸进绳套里,完事再把脑袋缩回来。因为才华出色和个性张扬癫狂,以至于新皇帝宋仁宗都劝他戒酒,因此石延年听了皇帝的话不喝酒了,熟料却得了大病不久死去。

相关画面

这想必是北宋喝酒最猖狂,结局最悲凉的一位了。

看《清明上河图》一定要佐《东京梦华录》去看,因为那是记载着北宋重要都市文化的佐料,比如它会细致描绘每一所楼台酒馆“如酒肆门首,排设衩子及桅杆灯。”这似乎是晚上的特殊幌子,招揽顾客的。

翻阅相关典籍和资料可以看到苏东坡的饮酒,也能看到文采斐然的背后弥散着几次大罪。无论《前赤壁赋》还是《后赤壁赋》都是以酒为灵魂,无论山高月小,还是水落石出,没酒则万万不可,因此有句话:“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幸好出了下局“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待子不时之需。”因此正是有了“美酒”,才有了苏轼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苏东坡的饮酒身影是《清明上河图》的一位浓缩,他文雅而疏狂,借着酒意将“满肚子的不合时宜”都宣泄了出去。

不久之后的《水浒传》人物更能喝酒,幸好他们很少会作诗,不然真不知道要出现多少诗人了。“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看来草莽英雄到哪里都不忘给自己故乡的酒打打广告。他们“店家,筛碗酒来”“洒家”撸起袖子便让酒馆瞬间多了灵魂了。《清明上河图》有许多侧面,可以解读上河的风景,可以研究里面的动物,甚至那里还出现了最早的“广告”细腻的不能细腻,然而那些真正醉酒的才是上河图的灵魂所在。

局部

北宋的名酒多达二百多种,因此“宣传”不可少,于是在川流不息的闹市总能看到那些店小二们忙前忙后,好像“没等喝酒就醉了”似的。宋朝的酒,在上河图里展现的是闲适、风月和粗犷。酒中倒映着钗横鬓乱,那些从皇帝到大臣,从草民到英雄无不在这幅不老的画作里,进行一场永不消散的宴席。

参考资料《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清明上河图》、《中华文明史》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