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中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该不该向小麦致敬?

时间 2023-05-30 08:03:23 来源:顶端新闻  

往年这个时候,对河南人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是,“回家割麦”。

河南,中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年种植小麦8000万亩,年产量70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全国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产自河南,都和小麦有关。


(资料图片)

古老的黄河和无数奔流不息的河流,在河南浇灌出的优质小麦,成为“中原粮仓”、“国人厨房”的坚强基石。

河南夏收之于河南很重要,之于河南人很重要,之于整个中国也很重要。所以河南最先开镰的南阳,在收麦的季节都格外引入瞩目。

河南人对小麦的感情太深了,小麦的丰收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寄托。也因此,当几百台收割机受阻于高速口的消息传出,会有那么多人义愤难平、耿耿于怀。

我们无力纠结于收割机事件本身,只想向喂养我们的小麦表达敬意。

撰文 |夏夏、西瓜

01/

河南的夏天,是小麦的金黄色

中原麦已黄,三夏人正忙。每年5月底,端午前后,是河南小麦的成熟季,河南正由南向北陆续奏出一场别样的夏日大交响。

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这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

从青到黄,从粒到粉,小麦做成的美味不仅丰富了河南人的美食,还变身面粉、面条、零食、速冻产品,经由“天下之中”的地理交通,涌向了全国人的饭桌。

在豫北、豫东、豫中等主产区,广袤的平原上大片大片的金黄。

走在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小麦籽粒饱满,一茬一茬地弯下了头,随风摇曳。

风吹麦浪是农人才懂的浪漫,成熟的麦田是农人的根,麦收理所当然是一年四季最重要的时间段。

麦梢黄了,意味着一场丰收即将到来。

中原麦已黄,三夏人正忙。河南正由南向北陆续奏出一场别样的夏日大交响:

广袤的大地上,收割机如一艘艘小船在黄色的海洋里轰鸣着,荡着灰尘,乘风破浪,又似战士一般穿梭于麦浪之间,横扫大地。

它把长着的麦子吞进吐出,须臾大地通透,变成只剩光秃秃的麦茬,在强光下闪着刺眼的亮光。

农民则把大块彩条塑料布抻在地头,坐等收割机从麦仓里吐出金灿灿的麦粒,然后就地摊开晒干麦粒。

丰收的河南,是可以触摸的河南,是一个最真实的河南。

根据农业部数据,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这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

河南,是中国的小麦C位。

02/

小麦做成的美味,

承包了河南人的餐桌

从青到黄,从粒到粉,小麦可塑性极强。

将还完全未成熟的小麦脱去麦芒和外壳,煮后晒干,青绿的麦仁随着石磨的转动,就变成一缕一缕的碾转。

直接吃,是原始的麦香,还可以拌上香油、辣子、蒜泥、黄瓜丝等菜码调着吃。

碾转好吃,但比较费力,青麦仁有嚼劲,又自带清香,熬粥炒菜都很合适,我很喜欢的一道菜,就是青麦仁炒鸡蛋。

再简单粗暴点,直接割一把青麦放火上烤也是难得的美食。

随着青麦仁渐渐成熟,略带青涩的清香也被成熟醇厚取代。

豫东的sha 汤,成熟的麦仁是主要配料,经长时间熬煮,成全了麦仁软糯的口感,也使汤的层次丰富。

在河南,小麦一生辉煌的时候在变成面粉以后。

喝汤了没?是河南人的日常问候礼仪。

汤有咸汤和甜汤。甜汤的“甜”,不是放糖,是面粉自带的香甜,面粉打成糊糊,熬一锅白面汤。咸汤一般是疙瘩汤。

馍是河南人行走万里最割舍不掉的东西,花馍、枣馍、豆包馍、焦馍、烙馍等等,不必多说,还有一种特别的吃法,水激馍,酥脆香甜。

当然,还有各种烧饼,高炉烧饼、马蹄烧饼、焦盖烧饼、汜水烧饼、延津火烧、濮阳壮馍……这些烧饼中,又分发面烧饼和死面烧饼,带馅烧饼和可以夹菜的烧饼。

只要走在河南的土地上,就知道河南人有多爱吃面条。

最具代表性的烩面,代表河南跻身“全国十大名面”,除此之外,各地极具代表性的兰考大刀面、洛阳糊涂面、郏县饸饹面、新野板面也极具人气。炝锅面、手擀面、蒜面条,这些极其家常的面条,也成是我们最难舍难分的一口。

河南盛产小麦,小麦做成的美味又丰富了河南人的餐桌。

03/

河南丰,天下足

在小麦的大舞台上,流传着一句“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那河南的小麦又看哪里呢?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滑县,常年种植小麦180余万亩,粮食总产30亿斤以上。是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第一产粮大县、国家小麦制种大县、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曾荣获全国唯一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十二连冠”,素有“豫北粮仓”之称。

在国家小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5个基地示范县中,滑县长期保持全国前三位。截至目前,已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43万亩,繁制种产量4.8亿斤,是全国小麦种子调出大县。

在河南新乡,曾经的千年风沙地延津,如今出产“中国第一麦”。

延津用103万亩的小麦创造出16亿斤的产量,利用小麦优势,打造出许多个第一。

比如全国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家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

“中国第一麦”吸引着高价难求的“中国第一酒”茅台。

茅台在原材料的甄选上,有着近乎苛刻的条件,选择延津,是对延津小麦品质的肯定。

从此,茅台的酒香飘着河南麦香。

河南的小麦魅力不止于此,延津小麦只是河南众多优质小麦中的一个代表。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滑县,常年种植小麦3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30亿斤以上。是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第一产粮大县、国家小麦制种大县、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曾荣获全国唯一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十二连冠”,素有“豫北粮仓”之称。

从豫南到豫北,豫西到豫东,不同品种的优质小麦让河南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麦霸,让河南食品加工走在全国前列,创下多个第一。

经过磨粉加工后的河南小麦,变身面粉、面条、零食、速冻产品,经由“天下之中”的地理交通,涌向全国人的饭桌。

三全、思念的速冻产品,承包了全国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

在中国方便面地图上,郑州的天方、国华、白象方便面,焦作的豫竹方便面,商丘的科迪方便面,漯河的北京牌方便面等,构成了庞大的“方便面帝国”,平均每年承包了国人近3成的方便面,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康师傅”“达利园”“盼盼”等知名品牌的原材料用的也是河南小麦。

漯河的卫龙辣条、小帅才雪米饼、洛阳的源氏食品、新乡的米多奇饼干,占据了国人的休闲零食架。

不论是河南人日常享用的花样面食,还是国人都能品尝到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和零食,河南用一年年的金黄麦浪,担起国人最稳定的大粮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