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循环经济应以哪些原则为导向?
系统分析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较为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均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其基本工具是应用系统分析。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等一系列新学科。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把经济生产看作一个与世隔绝的体系,只考虑经济效益,甚至简单归结为利润。这种片面的经济思维理念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违反了自然规律。实际上,任何经济生产都要从自然界取得原料,并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像石油、煤和淡水等多种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对此不加考虑,终将导致资源的枯竭,是竭泽而渔。生产向自然界排出废弃物,生态系统的容量有限,不考虑这一点就是自毁基础。所以经济生产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同样,社会消费也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必须遵循基本的生态客观规律,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考虑,取得系统内各主体的和谐发展。
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其生产中具有生态系统的成本。任何一个工业生产者在投资时,必须考虑自身资金情况,而借贷就需考虑偿还能力。同样,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也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应该有一个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概念。
所谓生态成本,是指进行经济生产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后,再人为修复所需要的代价。以河流取水为例,传统工业取水,只考虑取水的工程、机械和人工的成本,而不考虑水资源的成本,并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认识相对水是富有资源时是对的,如取用海水;但如在取水后形成断流,破坏了下游生态系统,就不仅水资源有成本,而且有高昂的水生态系统成本;而向水中排污,破坏了水的质量,这是另一种用水,同样有高
昂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应该有一个总量控制的概念。如从河流取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数百例统计研究,得出在温带半湿润地区从河流中取水不应超过河流水资源总量40%。即从整条河流中取用水资源总量40%以下的水,不至于造成断流,或在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情况下,可以保持河流的自净能力。
其他的原则
传统经济将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完全是一种不合理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的闭环经济,形成合理的封闭循环,它要求人类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在循环经济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循环经济要求社会的经济活动应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基本准则。[page]
1 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管理技术的改进。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换言之,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为使这种增长具有持续的和环境相容的特性,人们必须学会在生产源头的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物的产生,而不是把眼光放在产生废弃物后的治理上。对生产过程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或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单位产品生产的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 产品生产的再使用(reuse)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二个原则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鼓励再制造工业的发展,以便拆卸、修理和组装用过的和破碎的东西。在生活中,反对一切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鼓励人们将可用的或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
3 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循环利用。要求尽可能地通过对“废物”的再加工处理(再生)使其作为资源,制成使用资源、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而再次进入市场或生产过程,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再循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原级再循环。也称为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循环用来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利用废钢铁生产钢铁。第二种是次级再循环或称为次级资源化,是将废弃物用来生产与其性质不同的其他产品的原料的再循环过程,如将制糖厂所产生的蔗渣作为造纸厂的生产原料,将糖蜜作为酒厂的生产原料等。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循环经济的主要体现是什么?
新系统观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新经济观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page]
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生产观
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新消费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