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办公画图,楼下就能测试和生产,坐着电梯上下楼,就能到达产业的上下游,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正在成为现实。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它是如何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来看记者的调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王师傅的氢能公交车正在加注氢气。位于示范区西南角的海珀尔加氢站,占地7000余平方米。日加氢量可达4.8吨,能同时满足500到600辆车辆的用氢需求。18吨物流车,一次加注20多公斤氢气就可以实现约400公里续航。
在2019年前,示范区还是一片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老旧厂房,制造业低端,产能落后,通过转型升级,经过了3年多的发展,目前入园企业达170余家,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实景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入驻企业多数已经在氢能产业中的不同赛道奠定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大兴区根据产业发展适时优化产业政策,在技术攻关、生产制造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直接减免房租,给予研发生产设备的投资补贴,鼓励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各环节各方面都有明确的支持。同时,在企业融资、车辆采购、运营补贴方面,也拿出了真金白银。
打造绿色能源共同体
2020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文,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已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和河北等5个城市群。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由北京市大兴区牵头,联合海淀、昌平等6个区以及天津、河北、山东等共12个城市(区)组成。示范区距离北京4号地铁线天宫院站3公里,紧邻大兴机场高速、京开高速等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多的场景。
突破技术难关 企业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
我国提出要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实现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是其中重要一步。
电堆、空压机、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零部件是燃料电池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和主要的成本构成部分。怎样实现国产化?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是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此前一直依靠进口,被国外企业垄断。
为了把“吃饭的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近年来,一批年轻的团队研发出了适用于各类氢能设备、各种规格的质子交换膜。
上下游企业攻坚克难 氢能发展走上快车道
在氢能全产业链中,氢的制取、运输、加注是产业上游的关键要素;燃料电池系统制造等构成产业的中游;下游主要对应燃料电池交通领域和建筑储能及热电联供。
记者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调研时发现,上下游各家企业,都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进多领域示范场景应用。北京也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建设一流国际氢能城市。
柴茂荣,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氢科技首席技术官,曾在日本研究氢能三十多年,2017年他回国创业,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八大关键零部件”之一的催化剂,被柴茂荣团队突破,在盛产西瓜的大兴庞各庄落地生产。
亿华通是国内较早研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民营企业之一,他们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不仅仅能满足公交车的运行需求,还能满足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快速安全行驶。
亿华通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燃料电池零部件的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也见证了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从技术研发为主向示范运营和产业化推进的重要转变。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