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柳洲东路地铁口的路边,最近总被一串“奶香酸甜”的队伍霸占!
“颜糖记”的店门前,买糖葫芦的人排起了蜿蜒长队,有人攥着手机举着号,有人踮着脚往店里望,就为等一串奶皮子糖葫芦 —— 奶皮子的醇香搭配山楂的酸爽,再叠加香甜糯米,不少人慕名前来打卡品尝。
这火爆场景的背后,藏着颜维沙与沈敏两个姑娘,和一串糖葫芦的三年创业故事 —— 从街头的小推车到如今的热门小店,每一颗糖葫芦里,都裹着她们身处异乡摸爬滚打的勇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到南京时,她们没本钱、没人脉,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连下一步往哪走都摸不清。思来想去,俩人都爱吃冰糖葫芦,不如就从这份 “甜蜜” 下手 —— 不求赚大钱,先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再说。
为了省下成本,她们没买现成的推车,找了些旧木板、铁架子,自己敲敲打打拼凑出一辆小三轮车。现在回想起来,那辆车大概是当时整个街头最破的流动小摊车了:车身掉漆,轮子偶尔还会发出 “吱呀”的声响……
可就是这辆不起眼的小车,承载着两个姑娘所有的希望。每天天还没亮,她们就一个推车头、一个扶车尾,把车挪到人流量多的路口、小区旁,裹紧外套等着第一位顾客。
做糖葫芦的每一步,她们都不敢含糊。知道来买的大多是带娃的家长,水果清洗更是严到苛刻:草莓一颗一颗去蒂,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水变清澈;山楂要泡在清水里软化杂质,再用手顺着果缝反复搓洗;葡萄更是逐个捏一遍,有半点软塌、斑点的,直接扔进垃圾桶。
“家长把吃的给孩子,图的就是放心,咱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俩姑娘常这么互相叮嘱。
慢慢地,周边常路过的叔叔阿姨,开始常来她们的小摊前驻足。小区里的阿姨总会停下脚步:“我家娃就认你家的,说干净不齁甜!”大爷们也成了常客,有时多买几串,说要带给家里的孙辈。
她们渐渐有了自己的老顾客,甚至建了顾客群,群里的大家会偶尔聊聊天,还会给她们提些小建议,在陌生的城市里,渐渐有了归属感。
生意一天天有了起色,今年,她们终于在北外滩水城四街区租下了一间店面,从“流动小摊”变成了“有家小店”。开店那天,老顾客们特意赶来捧场,有人说着“终于不用追着小车买了”,俩姑娘看着熟悉的面孔,眼眶也热了。
更特别的是,她们从顾客群里招募了伙伴。
她们觉得,和熟悉的顾客变成同事,大家更能理解这份“让顾客放心”的初心,也能一起把这份小事业做得更好。现在店里的小伙伴,有的以前常来买糖葫芦,有的是群里聊得来的朋友,大家一起洗水果、熬糖浆、串糖葫芦,店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如今,玻璃柜里的糖葫芦越做越多样,爆火的奶皮子款成了新宠,经典山楂款依旧热销。看着排队的人群,想起三年前推着破三轮车的日子,俩姑娘心里满是感慨。
这座城市,见证了她们的迷茫,也接纳了她们的努力。一串小小的糖葫芦,不仅让她们扎了根,更收获了比甜更珍贵的信任与温暖。
素材来源 | 沿江街道
标签: 最新资讯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