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 >

打糍粑、制作香囊、体验扎染……南宁三中学子沉浸式体验非遗_焦点速读

时间 2025-11-15 06:20:0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当千年非遗遇见青春活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13日,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青秀校区初二年级近千名师生走进青秀区传桂营地,开展一场以“千年非遗传古韵,青春激荡谱新声”为主题的深度文化实践体验活动。

南宁三中学生们在体验打糍粑活动,首先进行馅料制作环节。张丽莹 摄

活动现场,为讲好刘三姐这一源于广西的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在青少年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三姐文化研究学者谢中国以“青少年要传承好新时代刘三姐真善美精神”为主题进行生动讲述,将刘三姐传说背后所蕴含的山歌文化智慧、勇敢追求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娓娓道来。一段段山歌,一件件实物,让书本上的“歌仙”形象变得立体而饱满。谢中国勉励学子们要让“刘三姐真善美精神”成为伴随其成长乃至一生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


(相关资料图)

学生们在体验扎染技艺。张丽莹 摄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活动的一大核心在于“体验”与“创造”。在实践环节,学生们在亲手创造中激活非遗生命力,营地化身为一个开放式的非遗工坊——

打糍粑:糯香四溢中,同学们轮番上阵,体验着传统美食制作的辛劳与乐趣,感受着农耕文化中凝结的集体协作精神。

制作壮医药香囊:在一捻一放之间,辨识草药清香,了解壮医药“防病于未然”的智慧,将健康祝福缝制进小小的香囊之中。

体验扎染技艺:蓝白交织的图案,在折叠、捆扎、浸染的奇妙过程中跃然布上。每一次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同学们在色彩的变幻里,惊叹于传统手工艺的随机之美与无限创意。

学生们在制作香囊。张丽莹 摄

这些亲身体验,将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动态的文化感知,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非遗并非陈列于博物馆的“古董”,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可创新的活态传承。

文化传承,青春有为。此次文化实践活动的举办,超越了简单的课外活动范畴,是推动“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南宁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张栋表示,组织学生参加非遗研学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要有精神的启迪,通过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在感知、体验、创造中,建立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青春力量。

标签: 实况网 热点资讯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