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景德镇讯 通讯员李桢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景德镇市各级政府及农口等职能部门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粮食生产形势一直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产量从自给不足到商品率超过50%,变化天翻地覆。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3.2亿斤,比1978年增加1倍,年均增长1.8%;粮食平均亩产907斤,比1978年增加488.8斤,增长1.2倍,年均增长2%。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1978年以前,农村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农民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加上农业科技水平低,粮食品种产能不高,粮食产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农民天天劳作还填不饱肚子,年年要吃国家“回供粮”。从1978年开始,国家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该市粮食单产、总量连续多年增加,告别了以往那种靠国家回供粮接济的历史。
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截止2003年,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种粮比较效益下降,特别是出现“粮贱伤农”现象,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粮食生产出现了回落。中国人口众多,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要装中国的粮食,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托市收购、规模种粮补贴等一些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新燃起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该市粮食生产实现了15年连丰。这15年,该市粮农共获得种粮补贴12.7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3亿元、大户种粮(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0.4亿元,是粮农获得补贴最多、粮食生产形势最好、单产最稳定、总量增长最快、粮农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
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粮食高产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以前,不管农民怎么精心种植,水稻亩产只有几百斤;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民不管怎么种,水稻亩产一般都有一千多斤。大量优质高产粮食作物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为夺取粮食高产创造了条件。2009年以后,该市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理顺了农技管理体制、优化了农技服务平台、强化了农技服务手段,彻底改变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前那种“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每年粮食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都在95%以上,为推广普及粮食高产优质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奠定了粮食稳产丰产的基础。40年来,特别是最近15年,在中央和省、市财政支持下,该市农口和发改部门组织实施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仅该市农业部门2017--2018年,国家就投资资金6.3亿余元,用于建设21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其中2017年的8.79万亩高标准农田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实现了“路成网、田成方、地平整、渠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除农田水利项目外,该市农业部门还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2008—2014年,该市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累计面积达10余万亩,集成推广一系列粮食高产栽培技术。多年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培肥了土壤。项目建设,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增强了旱涝保收能力;使耕地地力和粮食生产技术得到明显提升,促进了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激活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镇,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历史地摆在党和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面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年来,该市农业等职能部门不断通过增量扩面、提质扶强、优化服务、提高规模化程度等方式,激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共发展种粮大户1200余户、农民种粮合作社492家、种植业家庭农场545家。目前,该市粮食规模种植面积达40万亩,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30%以上。规模种粮,科技应用水平、劳动生产率、种粮效益相对较高,促进了该市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p
投稿、稿件删除请点这里:立即处理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到:toushu@jsnol.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