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江苏 >

公共厕所“焕”出城市新颜值 南通已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40座

春天 2020-08-30 18:40 来源:江海晚报  

       原标题:南通已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4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2.9万座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事关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近年来,全市按照“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便民利民”的总体思路,实施新一轮“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乡公厕、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工程。今年是《南通市推进城乡“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的收官之年,三年计划共新建、改造城市公厕436座,改造农村户厕35万座,截至目前,已分别完成340座、32.9万座。

  农村户厕“改”来幸福新生活

  27日上午10时许,如皋市搬经镇横埭社区3组村民石俊家门前,一辆推土机缓缓驶入后卸下泥土,现场施工人员立即用小推车运至屋后,完成户厕改造的最后一步:对老粪坑进行填埋处理。看着即将填平的粪坑,石俊感慨万分,“臭味没有了,苍蝇蚊子围着转的现象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

  屋内是方便的抽水马桶、洁白的瓷砖;屋后是平整的三格式化粪池以及整洁的环境。村民周荣和家完成户厕改造后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他说:“传统旱厕的邋遢模样完全没有了,连带着我们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因其投资小、占地少、效果好,成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中最常用的模式。“三格相互连通的密封池分别为沉淀池、发酵池和出粪池,这三个池子通过对粪便进行沉降虫卵和厌氧发酵降解达到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目的,从而实现粪便的无害化。”横埭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小祥介绍,目前,该社区已完成216座户厕改造,预计本月底230座改厕任务全部完成。

  对于农村户厕改造,村民也逐渐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朱夏社区7组村民丁佐石原本不愿改造户厕,但在看到邻居改好后带来的好处时,主动要求改厕。”如皋市搬经镇人大副主任张斌介绍,全镇上下正紧锣密鼓地统筹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改造1580座,目前已完成1091座。”

  搬经镇户厕改造只是全市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的一个缩影。全市各地还积极创新举措,将改厕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启东市使用1.5立方PE材质一体化粪池,改变原有水泥制品化粪池存在渗漏和安全隐患等质量问题;海安市结合生活污水管网设施建设项目和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对在污水管网能够覆盖或使用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地方,最大化地将户厕粪污引入污水管网,达到生活污水与粪污一同处理、一步到位;通州区各镇(街道)配套了每座每年不少于10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改造后户厕的日常维护,川姜镇安排了每户每年80元的水费补助,连续补贴5年,引导农户使用改造后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海门市出台了《海门市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宣传方案》,通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营造“主动改、积极用、科学护”的良好改厕氛围,引导群众养成正确用厕、规范护厕的良好习惯,将改厕宣传工作贯穿于改厕全过程。

  厕所改革一小步,幸福生活一大步。根据农村厕所改革三年计划,全市农村户厕计划改造35万座,截至8月底将完成32.9万座。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严国表示,在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目标任务完成的同时,还要强化督导,严把改厕质量关,通过形式主义排查、 “回头看”等方式,及时发现改厕工作中的不足,做到改好一个、用好一个、护好一个,确保农村厕所革命取得实效,实现城乡健康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为健康南通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公共厕所“焕”出城市新颜值

  公共厕所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品位, 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2018年,南通在全省率先组织编制公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半径300米、500米、1000米等划定空间布局,对公厕分片区覆盖率指标、数量目标、布点计划,以及标准化、规划化、精细化管理提出要求。

  位于市区北濠桥东村44幢北侧小游园的公共厕所,是三年行动中第一批改造的公厕。置物台、无障碍设施、第三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厕位便后冲洗触发方式独具匠心,智能门锁控制方式降低维护成本……近日,记者在实地探访时,周边居民、商户对改造好的公厕一致评价道:方便、干净、好用、颜值高!小区居民刘益飞对当时改造时的场景记忆尤深:当时是大卡车把公厕直接运过来的,一天时间就“安家落户”了。他说:“这种移动厕所,不仅环保节能,安装方便、快速,在很大程度上还减少了对小区居民的影响,值得提倡!”

  “有别于以往的土建厕所,移动厕所施工周期短、材料耗能少,对周边影响小。”崇川区环卫处综合科科长季飞建介绍,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市区在公厕选型上,针对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区域公厕布点难的问题,因地制宜引入装配式公厕和移动公厕,“若遇动迁,该类公厕可吊装到另一处再次使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也能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做到节能减排、节省投入。”

  在外观设计上,南通坚持“一厕、一景、一文”理念,体现江海文化内涵,提倡“融厕于景”,样式更加符合城市品位。在海门,有民国建筑基调的文化广场公厕,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工商路公厕,有古典风格的长江路公厕等;在如皋,安定广场公厕构思上巧取安定先生最爱的《诗经·小雅》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飞檐的意向,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象,整体造型明快、开朗、富有朝气。

  自2018年“厕所革命”行动以来,市区共新建公厕150座、改造146座,总数达到565座。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李建军介绍,公厕革命开展以来,南通高度重视公厕方案设计工作,从造型设计上让新建公厕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近两年,全市有15座公厕被中环协评为“最美公厕”,有5座公厕入选“示范案例”。

  创新突破“吹”来文明新风尚

  “文明,是人生温馨的春风”“文明诞生希望,诚信凝聚力量”……25日中午10时许,走进位于市区工农路西、人民路北小石桥游园的公共厕所,LED大屏上滚动播放着精神文明城市建设宣传标语;城市驿站里,正在运转的柜式空调为这个闷热的夏日送来丝丝清凉,书报、桌椅、饮用水、擦鞋器等便民服务措施让人倍感温馨。

  “细节之处最能打动人心。”两名在此休息喝水的民警表示,自从有了这处公厕,不仅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更为这座城市吹来了一股文明新风尚。这是市区首个创新融入“城市驿站”功能的公共厕所,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受到周边居民、游客以及执勤民警、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的大力点赞,“希望我们的公厕不仅仅是一个公厕,在为大家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也将文明深深植入人心。”

  公共厕所不仅涉及民生,也牵连文化。如东县城解放路与东环路交叉口,以解放路公共绿地为基础,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设一处公厕文化主题园:主题园入口处设立公厕主题文化石,园内设置小便斗、坐便器、洗手盆等小品和草坪宣传牌,园内还分东西两个片区分别对国内和国际公厕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在东西两区结合处,建有一座一类公厕,结合公厕建设了如东县公厕管理所,园内还设置了公厕文化宣传栏、公厕小品、公厕发展史展馆等,展示厕所革命成就、解说厕所演变历史、宣传文明用厕理念。

  “在这里逛逛小游园,欣赏风景的同时还能学到不少知识。”主题园与如东县掘港中学、掘港小学和多个小区相邻,不仅成为市民游园观赏的好去处,也成为公厕工作常态化宣传阵地和世界厕所日的主题宣传平台,引导社会形成关注厕所革命、爱护公厕设施、自觉文明如厕、尊重环卫劳动的良好氛围。

  方寸之地彰显城市文明。据了解,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公厕还将延长开放时间,原则上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添加设置一批指示标牌,主次干道两侧每500米就设置一处指示标牌,方便市民找到公厕;加强日常巡查督查,实行跟班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认真、严格实施奖惩,推动管理水平提升,努力把城市公厕打造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张水兰

标签: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篇文章: 公共厕所“焕”出城市新颜值 南通已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40座
  • 本文链接: http://news.jsnol.com/local/20200830/33091.html
  • 全站阅读: 主页 > 江苏 >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