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江苏 >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探索“全链条”式粮食节约 机械化带来更少“丢粮率”

春天 2020-09-03 12:24 来源:宿迁网  

       原标题:宿迁宿豫:探索“全链条”式粮食节约

  “你看,俺家这水稻长得多好,今年收成不会差!”眼下,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8月28日上午,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卓水河社区居民张成林正在查看自家的水稻长势,“现在都是机械化了,粮食浪费少多了。以前,粮食收上来,不知道得损失多少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年轻人开始走出村庄,到工厂上班,出现“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老年人种不动地”的情况,由于土地零散种植、缺乏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率较低,粮食因收割不及时造成的浪费不可计数。此外,由于储粮方法落后、物流设施相对落后、传统的加工方式导致的粮食浪费不计其数。为此,宿迁市宿豫区探索“全链条”式粮食节约。

  生产:机械化带来更少“丢粮率”

  2016年,宿迁市宿豫区开始在张成林所在的村——前水汉村试点改善农民住房,将零散的村庄进行集中居住,并引导有条件的村民进城入镇,为土地连片经营创造了条件。

  2017年4月,社区成立了村级合作社,试点规模化经营稻虾共作,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吸纳带动有创业意向的农户依托合作社创业。目前,该社区仅原水汉村的5318亩农田就有4000余亩加入了稻虾共作套养种植。张成林家的四亩多地也流转了三亩多。自己留了一亩地,和老伴儿一起打理。

  

 

  “现在,我们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了,今年麦收时,合作社请了收割机来,我们种植面积大,所以价钱上也便宜,关键是粮食浪费少。”社区种植大户刘新洪掩饰不住脸上的笑意。

  机械化种粮大大降低了收割时间,避免了因为天气等原因造成的粮食浪费。此外,粮食浪费丢损率也在不断下降。“现在俺们正常请的是沃德和久保田两种机子,粮食损耗率从以前的3%降低到了现在的1%左右。”刘新洪说,别小看这2%,就以他们合作社4000多亩水稻来说,每季度水稻能减少粮食浪费100吨左右。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宿迁市宿豫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刘钧介绍,预计到今年底,该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8.5%,高质高效机械的精准化、智能化作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减少粮食浪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储运:科学减损等于“绿色增产”

  张成林和刘新洪家的粮食收上来以后,社区用封闭式的运输,减少了运输环节的丢撒。粮食直接运到社区的烘干厂房进行烘干、晾晒、储存。

  2018年,社区依托结对帮扶单位的扶贫资金规划建设社区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配备大型烘干设备两台,和1300平方米硬化晒场以及200平方储存用房。可以满足整个社区以及周边社区的农忙时节阴雨天气烘干需要,减少粮食浪费。烘干设备的投入,让张成林等农户不再经历“看天收割”。

  

 

  对于尚未建起村级烘干设备的地区,宿迁市宿豫区不断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在来龙镇、大兴镇、关庙镇3家粮食收储企业建成日产900吨(每家300吨)的粮食烘干设施,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便民服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高粮食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在宿迁市宿豫区来龙粮库工作区,“粮卫士,一颗一粒我之名节;食为先,一厘一毫民之膏脂”的大字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叶增林正盯着电脑屏幕查看粮库温度。“管理好每一粒粮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据统计,每年由于传统储粮方法的落后,导致的每年粮食损失率高达8%。为寻求破解之道,宿迁市宿豫区以智能化粮库建设为引领,推广运用储粮新技术,对全区24.5万吨在库存粮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合一”科学储粮,实现安全储粮转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保障粮食品质,确保储粮安全。

  加工:工序更少带来更高出粮率

  “你看我们现在剥出来的颗粒几乎都是整的,这样可以减少碎米率。”在宿迁市明微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培冉告诉记者,以前,大米仅抛光就得好几次,碎米率高,还浪费,现在他们严格按照标准,工序从以前的10来道减少到现在的5-6道。

  

 

  张成林家今年的小麦收获以后,他几乎全部卖给大型加工厂,自己再从超市买粮食吃,“大厂人家加工工艺好,粮食损失少。比如水稻,大厂的在70%以上,米更完整,以前不到60%,碎米还多。”

  今年开始,宿迁市宿豫区还在来龙镇高圩村268省道沿线进行杂交籼米“十统一”高效种植,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机插、统一投入品、统一收获、统一低温烘干、统一低温储藏、统一加工,并通过宿迁市“宿遇好食光”统一品牌销售。

  节约减损等于“绿色增产”,一系列农业变革不仅改变着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还稳定和提升了粮食产能与品质,减少了粮食在生产、加工环节的浪费。随着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推广运用,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粮食生产、流通方式正在形成。(沈晶晶 赵婕 孙琳琳)

标签: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篇文章: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探索“全链条”式粮食节约 机械化带来更少“丢粮率”
  • 本文链接: http://news.jsnol.com/local/20200903/33253.html
  • 全站阅读: 主页 > 江苏 >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