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江苏 >

南京改造中的小西湖渐现雏形 老街区活出“新姿态”

春天 2020-09-03 12:28 来源:南报网  

       原标题:小西湖改造:留住“烟火气” 原汁又原味

  

 

  民前咖啡。通讯员 张昊磊供图

  

 

  小西湖部分新业态项目分布图(仅供参考)。通讯员 李颖供图

  虫文馆、欢乐茶馆、大闹天宫艺术馆确定入驻——

  小西湖改造:留住“烟火气” 原汁又原味

  毗邻夫子庙和老门东的小西湖,是南京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街巷蜿蜒悠长,无规则延伸,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筑风格。时光荏苒,饱经沧桑的小西湖逐渐失去风采。2019年正式开始保护更新,以“小规模、小尺度、渐进式”模式吸引了全国关注。

  改造中的小西湖渐现雏形,前来考察的人不断,很多市民和游客到此拍照打卡,被誉为继夫子庙、老门东之后的老城南新地标。未来,小西湖究竟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在9月1日举办的小西湖招商项目交流会上,南京首座虫文馆、腾讯棋牌的欢乐茶馆、大闹天宫艺术馆等确定落户,探索新文创,注入新业态,让留住“烟火气”的小西湖更有“文化味”。

  留下原住民,留住“烟火气”

  小西湖片区占地面积约为4.69万平方米,区域内有居民810户、工企单位25家,是南京老城南现存较为完整保留明清传统风貌的居住地之一。“在小西湖的保护更新策略上,我们创新采用了‘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大拆大建’‘推倒重建’模式,最终确定了自我更新、有机更新、持续更新的保护原则。”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宁说。

  正在热火朝天施工中的小西湖片区,并没有围挡成一个大工地,而是对外开放的。走在蜿蜒的小巷中,曾经破败杂乱的景象正在变化,穿行而过总有不同的惊喜。更特别的是,部分原住民仍居住其中,原有的“烟火气”一直都在。

  在小西湖的改造方式上,没有采用单一的征收搬迁方式,而是以“院落和幢”为单位,通过腾退、租赁、平移安置等多种搬迁方式,因地制宜,一院一策,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小西湖的原住民,可以自由选择去或留,也可以选择申请平移安置房。平移安置房依托小西湖片区中的一幢老公房,改造成一套套25平方米至60平方米的套房,厨卫齐全,并通了燃气。这样,一些原有住房条件不好又不想离开的原住民,选择平移安置房就很合心意。

  在招商项目交流会上,范宁这样说:“小西湖就像是一块小小的实验田,在这里,产出了更多老城保护和更新的思路想法,小西湖的每一处改造都体现出情感和温度。”

  融入新业态,老街区活出“新姿态”

  小西湖的“烟火气”让人拍手称赞,未来的业态和场景同样令人期待。在招商项目交流会上,一些新文创项目已经确定落户,其中不乏腾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业内头部企业。“边建设边招商,在小西湖更新的同时邀请客商实地考察,让客商参与到建设中来。目前引进一批文化项目,未来还会引进物联网和大数据,形成多元发展局面。”秦淮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吴杰说。

  腾讯将在小西湖片区打造腾讯棋牌IP场景“欢乐茶馆”,将背靠腾讯线上资源和腾讯棋牌IP的影响力,同时融入城市地域特色,一方面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来提升小西湖片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对外展示南京传统城市文化,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提升原有居民对于小西湖背后的南京传统城市底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欢乐茶馆位于小西湖片区中的一栋二层小楼,预计2021年1月正式落成。”腾讯互娱市场总监徐玥说。

  小西湖片区将迎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文创项目落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500多部伴随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经典作品,比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基于中国美术片创始人万氏兄弟的动漫文脉资源,结合小西湖万氏故居建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打造“大闹天宫艺术馆”。此外,小西湖片区将引入书籍设计师、艺术家朱赢椿老师及艺术跨界人士设计打造的虫文馆,将自然教育与艺术生活美妙结合,这也是南京首个线下实体的虫文馆;建立木刻水印技艺馆信睦堂,现场展现以明代木刻彩印画集《十竹斋笺谱》的复刻工艺流程,再现木刻华彩技艺;“我是谜”推理馆带来年轻人喜爱的沉浸式实景推理游戏;引入精品民宿花间堂等。

  据介绍,在文化挖掘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市场,目前小西湖的业态定位为文化展馆、非遗工坊、文创零售、民宿餐饮、休闲娱乐,并融合“夜宿”“夜食”“夜娱”等业态,丰富夜间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独立IP,未来既好住又好逛

  小西湖是有故事的,更是独一无二的。东南大学教授韩冬青直言,小西湖是“南京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曾是衰败严重的地段之一,面临着“历史风貌区保护”和“改革再生”的双重任务。为此,基于门东中轴线的地理位置,小西湖不断加强与夫子庙、老门东的相融相促,形成独立IP,打造成“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

  走在狭窄的巷子里,脚下的管廊引人关注。低头望去,2米多深的管廊里布满各种管道。“弱电强电、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消防管道等各种生活配套管道都集中在地下。”现场施工的工人说。这是国内首次在历史风貌区内建设微型综合管廊,将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改变积淹水状况、通过管廊增加消防设施功能的延伸,极大提升片区安全。

  每一处改造都有着生动的家常故事。堆草巷33号的院子错落有致,各种花花草草生机盎然,100多年的石榴树上结满火红的石榴,另有一棵60多年的枇杷树,新与老和谐自然。这原本是老刘家的私家后花园,如今被改造成共享院,院门敞开,游客可以自由出入。巷子对面是堆草巷31号,院子里原有13户人家,11家选择了搬迁,老陈和另一户邻居选择留下,因为住了几十年舍不得走。如何兼顾开发利用和原住民居住?共享院应运而生,为原住户增加了厨房、卫生间等功能性生活设施,同时引进新业态,白领、游客和住户同在一片屋檐下,“大家一起做好邻居”。

  原住民将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保留住的生活气息又是小西湖独特的烟火气。随着新业态的不断涌入,未来,可以在体验老城南的生活气息的同时,去参观一个展、倾听一场戏、表演一出剧、欣赏一个工艺……丰富业态将激发无限可能。“小西湖实践,魅力不仅来自于其蕴含的丰富历史底蕴,也来自于多元参与力量‘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所展现出的充沛活力,必将迎来新设施、新业态、新住户、新场景。这一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也将是新时代中国城市空间发展在‘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的转型主题下的一种充满生机的新样本。”东南大学教授韩冬青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有明 严玲

  通讯员 李颖

标签: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篇文章: 南京改造中的小西湖渐现雏形 老街区活出“新姿态”
  • 本文链接: http://news.jsnol.com/local/20200903/33254.html
  • 全站阅读: 主页 > 江苏 >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QQ:243 78 09 247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