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影评
由巩俐主演的90年代老电影《秋菊打官司》作为一部代表时代刻印的经典之作,如今依旧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巩俐化身一个要个说法的,农村妇女,折射出彼时的社会百姓和民生现状,更是唤醒着农村女性的女权和法制观念。在情与理中挣扎斗争,表达了糟粕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人们法律意识的影响,代表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反映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艰巨与困难。
车水马龙来往的人群,豪迈的秦腔小调,尽显一幅独具西北风情到偏远农村景象。影片一开始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坎坷小路,每一次出现的时候都是黄土飞扬,似乎就注定了秋菊的这场官司注定是曲折的。翠绿色的头巾,搭上那一抹红色的短袄,孕肚高高隆起使得那原本就不是很长的小红袄显得格外不合身,配合着脸上倔强而又茫然的表情完美再现出一个典型的陕北农妇形象。
秋菊家的干辣子在镜头中显得格外鲜红,这种形象的标志性农作物,将那种西北农村的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那热情的红色中碍于西北农民的勤劳与粗犷。麻木的村长,端着盆一样大小的碗,更是准确的展示地域特色。导演毫不吝啬的把握镜头里每一个小物件,运用自己的多维调度尽可能的展现出最原始的彼时之貌,而这些繁杂的镜头也是不负众望顺利完成自己使命。
片中有一句台词重复出现,这是秋菊说的:我不是为了钱,我就是讨个说法。一句讨个说法,不仅表达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的那种倔强,而且也体现出秋菊的人,对自己尊严的一种捍卫。张艺谋导演把秋菊的上诉过程,和她卖辣椒的事情,做一对重复蒙太奇去予以处理,在矛盾中凸显出秋菊打官司的纯粹性。
包括在影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妹子,虽然她的台词不是很多,但是从某个层面深入刻画秋菊的人性美,追赶车夫的情节设置,与其为“讨个说法”几乎倾家荡产强烈对比,从而深化出秋菊打官司的 单纯想法。在金钱和真理的抉择中,俨然她选择了真理。在第一次判决结果出来以后,秋菊在大家的劝说下原本是可以就此罢了,但是村长的,侮辱性举止再一次激怒这个倔强的妇女,在金钱和尊严面前,她再一次放弃了金钱。
在秋菊一次次的上诉与败诉过程中,无知的村民对秋菊的冷落态度,和秋菊流泪过后依旧坚持上诉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更是有效将法律意识淡薄的村民愚昧行为公之于大众视野,法律虽然赋予民众权利,那是愚蠢的人却不懂得要依法维权,镜头也无言表述这种大好时政发展境遇下落后乡村的悲壮,只能在静谧的氛围中让观众自己体会那种苦涩。
而整个影片中,村长都以被告的身份出现在大家视野,然却没有人体会秋菊丈夫对村长的言语诅咒对村长的伤害。中国的法律制度赋予和保障公民的正当权利,但是中国的传统情理也要求大家有尊卑之分,秩序有别的尊重和情绪上的权力,包括秋菊自身也有讲到:他是村长打两下就打两下……下意识间便将传统文化积淀在内心深处的情理展露。
在整个电影中,镜头叙述都显得那么平淡,在法语里的斗争中,紧张的气氛似乎也被冬天的寒冷给凝固,消逝的音乐让所有人都沉浸在静谧的矛盾中。通片村长都在想着自己作为一村之长的职责和自己人性的光辉,而秋菊只求一个道歉圆满自己家的尊严的心理诉求,也在儿子的满月酒之时透漏,而最终村长和秋菊两个人的释怀,终结了这场法与理的的斗争。
简言之,这部电影用最朴实无华的技巧,揭露了最具矛盾的普法道路之难,在矛盾中试图用人性的光辉去释怀矛盾。镜头伴着满月酒的喜悦和急促的警笛声,以及秋菊脸上的焦虑换换拉下帷幕,耐人寻味……
《秋菊打官司》中的传统意识
张艺谋说,《秋菊打官司》能获奖很值得高兴,因为这是一部以当代题材获奖的影片。
其实,张艺谋只说对了一半,《秋菊打官司》的确是写当代农民的电影,然而,它的内里却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意识。
或者说,现今的社会本就是处在现代与传统交叉的汇点上,两者可以同时并存。如影片中重复出现的说唱民乐与丰富多变的现代音乐;地道的中国年画与明星大头像同列,周润发与八仙过海共陈;就连秋菊那土里土气的小屋内,也摆了一个新式的压力热水瓶。
这一切都不着痕迹地出现在影片中,融入主题,为主题服务。
解析《秋菊打官司》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或者说正是处于男性宰制下社会的女性如何讨个说法的过程。
秋菊这个角色是个教育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知识的农村女性,但对于不合理的事情却有据理力争到底的执拗劲。虽然我们在影片中看不到所谓的女性的觉醒,但踏出了「讨个说法」这一步,在女性的觉醒上绝对是一大步,若再和万庆来那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相比,就更是了不起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男性社会中,秋菊却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她除了是万家中的支柱——公公都听她的,也不计毁誉。
秋菊告村长,是民告官,可以说成是民主意识在当代农民身上的萌芽,尽管这仍处于连秋菊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的朦胧状态。
很自然的,秋菊告村长,只是想讨个“说法”,秋菊的思想中仍带有封建传统的影子,这是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在秋菊身上交汇的体现。村长打庆来,是因为庆来骂他断子绝孙;
秋菊告村长,也是出于传宗接代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嗣的问题束缚了代代中国人。
“钱不钱我不管”、“旁人不旁人我不管”......始终为了得到一个说法而奋斗着。
这个官司从秋菊怀孕六个月开始,一直到生下男娃再到满月,前后历经五个月。我们不知道村长被拘捕后村人会如何看待秋菊,是从此敬而远之呢,还是对她据理力争的故事有所认同?但若就观众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对这个角色有些认同吧,因为她身上有些特质是很让人欣赏的。
万家妹子大概是临时演员,但演得很传神,也许也不是什么演得传神的问题,而是就照原来的自己演就是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真实」的陕北农村妇女形象:忠厚老实、举止笨拙。我自己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她在城里追车夫的那一段,笑到不行。
影片中的笑料其实是很多的。
张艺谋擅长在一些影片中适时适度地放入一些趣味十足的对白和动作,除了那个张老汉写的状子外,那个欺负乡下人又摆出一副急公好义、学雷锋的车夫讲的一段话就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另如秋菊和万家妹子接受建议到商场买新衣出来的样子,也是笑料十足,真看不出换了装就不会再受骗——还是一样土得可以。
巩俐绝对是个好演员,进了戏后非常称职,我还没有看过她在演出中出现败笔过。
这部演村妇的角色对于不是农村出身的巩俐,并不是容易挑起的担子,但她不但在短期内学会了陕北话,而且演什么像什么,她可以演到走在大街上不被路人认出来,整个地溶入环境中,这就很不简单了。
换个角度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破坏做得很成功所致。
巩俐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塑造了秋菊的“这一个”形象。
在人们印象中,敢于打官司的妇女定是很泼辣,有种豁出去的劲头,能施展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领。可秋菊却不,她给人的印象是那么憨厚、善良,她不懂法,只模糊意识到,通过法能得到个“说法”。
因而最后村长被判轻度伤人,行政拘留十五天时,秋菊又显得那么茫然、无奈。
正因如此,秋菊的“这一个”形象才真实、可信。
秋菊告官,在一般村民的眼中有点不可思议。跟秋菊对比的另一个人物——万老爹,是传统农民的代表,他有一句话,就是“政府说的,咱都得听”,言外之意,不论对错,它就是权威。
虽然秋菊敢于以下告上,是有意动摇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的体现,也是发生在农民身上令人欣喜的转变,但是单纯、倔强的秋菊(也包括村长、庆来、万老爹)在很多方面又显得那么蒙昧,这就构成了影片的主要基调,看得人想笑又想哭。
法律在这部影片、这件事件及这些好人中显得苍白、无力、可悲,给观众留下了思索不尽的疑问。秋菊告村长,是讨“说法”,所谓的说法,只要能得到村长陪个不是。
然而,传统的官尊民卑的思想从中作梗,“刑不上大夫”也在此发挥作用。所幸村长身上也冒出了一点民主,就是知道自己错了,甘愿赔偿经济损失,却不肯陪礼,造成了秋菊层层上告的原因。李公安、市公安局长这些好人,采取的是尽量调解的态度。
固然她身边有万家妹子的帮衬,但她本身的表演努力应该是重要因素。一直到影片结束停格时,我才看到熟悉的巩俐,或许可以这样说,那个停格是演得最不像秋菊的部分吧。
所以说,由始至终,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许让观众有个思考的余地、遐想的空间,才正是《秋菊打官司》的精彩之笔。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