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是怎样的景区?
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清代建筑。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体现礼制的制约。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内有哪些主要建筑?
六重大殿
文殊院六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二百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
照壁,位于山门对面,约8米高、呈“品”字形状。据记载,照壁上的“文殊院”及“睿泽深天地,宗风越古今”联幅为慈笃禅师手书。
第一进殿为天王殿(山门),由慈笃禅师建造,本圆和尚改建,供奉弥勒菩萨及四大天王。进门两侧有哼哈二将,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弥勒佛龛两侧楹联:“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殿柱上有清代方丈弗文际微所题的楹联:“陆海涌精蓝永祝国祚万亿,蓉城辉法界长宣佛化三千”。
第二进殿为三大士殿,又称观音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殿内左、右还供奉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殿后是护法神韦驮将军像。大殿门联出自晚清成都名流方鹤斋题:“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第三进殿为大雄宝殿,慈笃禅师建造,丈伯和尚重建。大雄宝殿高10.56米,单檐歇山顶。殿中建有高大的玻璃翕,供奉铜铸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一尊;左右侍立为铜铸的迦叶、阿难尊者像,均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铸造。
第四进殿为说法堂,又名“药师殿”,重檐歇山式建筑相传是古信相寺的遗址。堂中有砖砌的戒坛,正中墙壁间镶嵌有康熙手书“空林”二字;堂中央宝盖下方供有药师佛一尊,左右供有药叉大将十二尊。
第五进殿为宸经楼,慈笃禅师创建,清道光四年(1824年)本圆和尚重建。宸经楼分两层,高15.84米,是寺院收藏经藏及重要文物的地方。
第六进殿为文殊阁,位于文殊院内中轴线最后,占地1000平方米,由第一层“空林讲堂”、第二层空林佛教图书馆及第三层万佛殿构成。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