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外溢在不同国中的特征是什么?
通过对发达国,发展中国和转型经济体中的外商直接投(FDI)所产生的技术外溢的比较,FDI确实对东道国经济存在着外溢效应,外溢效应的规模和范围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并没有一致的实际证据。东道国和东道国工业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系统差异决定了FDI的外溢效应。这些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和学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
外商直接投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发达国,发展中国和转型经济体中的外商直接投(FDI)所产生的技术外溢的比较,可以看出,FDI确实对东道国经济存在着外溢效应,但是有关外溢效应的决定因素,以及外溢效应的规模和范围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并没有一致的实际证据。
特别是对于转型中发展不衡的经济体更是如此。东道国和东道国工业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系统差异决定了FDI的外溢效应。这些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和学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当东道国公司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时,流入的FDI对东道国公司的生产率产生更有益的影响,或者说如果外资公司与东道国公司的技术广义地讲是互补的,那么潜在的技术外溢效应将容易被广泛地捕获。
相反,东道国公司与FDI公司之间大的生产率差距以及大的市场份额将阻碍技术外溢效应。如果东道国公司的技术没有达到一定,那么FDI公司的技术和东道国公司的技术之间大的差距可能阻碍东道国公司对技术外溢效应的捕获,换句话说,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能力足以与FDI公司之间进行直接竞争,将有益于相应的技术外溢的捕获。
总体上来说,外溢效应主要集中于中等收入或经济较发达的国,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效应存在于最贫穷的发展中国。这些结论强调了东道国竞争力对技术外溢的重要。在最贫穷的发展中国中,很少有东道国公司与跨国公司存在直接的竞争,也很少拥有技术技能吸收现代跨国公司的技术。此外,要使FDI流入产生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FDI流入对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那么东道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较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优先条件。
技术外溢效应的特征表示什么?
第一,加速产业配套和产业规模形成。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产业时,通过前向和后向联系的技术扩散,对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相关企业技术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后向联系对于下游产业技术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前向联系则是本土企业为跨国公司当地生产提供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形成产业配套。这期间,跨国公司的新技术信息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向本土上、下游配套企业扩散。如,跨国公司按照技术规范对上游产品生产企业提出要求,或提供图纸,或派出技术人员对上游企业的生产加以指导等,都为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开发提供了信息和机会。因此,在跨国公司某一类主导新产品进入后,会在东道国迅速形成与之配套的新兴产业群和产业链,由此帮助发展中国建立起新兴产业并迅速形成规模,并在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培植相关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由于跨国公司在当地化生产中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示范,本土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改进实现自主创新。如一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型商业业态,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入都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Glass、Saggi和Kamal(1998)研究认为,只有当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进行生产时,发展中国才有可能对这些先进的产品模仿。因而,对FDI的鼓励能够促进本国福利。这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生产分工愈加社会化,各生产者之间相互依存加深,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观察到跨国公司生产、经营、销售各环节上所运用的技术和手段,可以无偿获取、模仿那些非专利的基础科学知识与信息,因此,当跨国公司首先成功地在东道国使用了一项新技术以后,同时也为当地企业采用相同技术铺了道路。
第三,学效应显著增强。本土企业通过“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不断向外资企业学,吸收掌握先进技术,由此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发展中国企业的学能力。Pa-tricia Carrillo(1996)通过研究跨国公司对非洲、东南亚地区建筑业的技术转移得出结论认为,技术转移发生在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来讲,本土企业学能力越强,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相反,本土企业的学接受能力越差,技术差别越大,技术外溢则越小或难以发生。Kokko(1992、1994)研究认为,东道国的技术能力,技术转移需要的存在,以及东道国为了提高生产率,保持利润和市场份额等内生因素,都可以增加FDI的技术溢出。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并且其技术差距太大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此时的FDI对本土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够发生作用。Pa-tricia Carrillo(1996)的研究也证明,技术转移需要协同效果。随着发展中国技术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FDI技术外溢效应在增强。
第四,竞争对技术进步的激发作用愈加突出。由于跨国公司依靠先进技术提高了本土和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对本土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并与跨国公司分庭抗礼,迫使本土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改善产品结构,从而激发了自主开发能力。外国直接投在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在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促使当地技术迅速提高,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竞争,由此推动本土企业新技术的更快吸收和创新。跨国公司面对的本土企业竞争越激烈,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转移更多、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带来更多的外溢效应。
第五,人才培养效果更加明显。技术外溢效应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既有进口机器设备、中间品等硬件技术的转移,也有技术服务咨询、技术人才培训、组织管理技能和企业家培养等软技术的渗透和扩散。目前,随着技术开发和创新机制的动态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转移与扩散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外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本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本地职员获得了掌握先进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管理技能,在转换雇主或建立自己的企业时,技术就得以扩散。随着东道国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加,这种“跳槽”现象就越加普遍。研究显示,韩国有大量的技术转移是通过生产管理人员向当地企业转移带来的;台湾的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结果,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工作的人员中,有50%的工程师和63%的技术工人在换工作时加入了本地企业。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