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苏北网
a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拆迁村民筹资修缮“红色古井”

分享到:
 李白 • 2018-11-17 11:23 来源:中国江苏网  E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拆迁村民筹资修缮“红色古井”

 

  古井已有数百年历史。

  提起拆迁,人们自然会想到拆迁户的纠葛矛盾。而昨天在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十里社区大赵组的拆迁启动现场,却呈现出一派和谐喜庆的场景:“撸起袖子加油干,再造美好新家园”的宣传条幅现场飘扬,赵氏家族牵头举办的自筹资金修缮红色古井活动,更是把拆迁启动仪式推向高潮。

  494年前由山东青州移民来此的百余户赵氏后人,再度响应政府建设新农村号召,高高兴兴接受整建制撤组异地安置规划。当天,他们齐聚一堂,祭奠先辈筚路蓝缕的奋斗业绩,自发筹措10余万元资金,共同修缮陪伴先辈近500年的两眼古井。

  浦口区星甸街道十里大赵组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历史古村落。据江浦县志记载,明朝末年,江浦地区遭遇多年干旱,蝗虫成灾,加之战乱,瘟疫肆虐,朝廷为解决地区人口失衡、土地荒芜的问题,从人口相对充裕的山东移徙劳动力补缺江浦。山东青州的赵氏家族,兄弟三人就此落户于此,在朝廷移民政策的引领下,加之聚族而居的三兄弟的勠力同心,建房、打井,恢复了往昔的繁荣和富足。

  经过数代繁衍形成的大赵村落,稍事宽裕的赵氏后辈,不忘来自孔孟之乡耕读传家的古训,经历几代人的努力,自筹资金兴建学堂,延聘塾师,教习后辈。至清代中晚期(1800年前后),学堂规模达到鼎盛,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藏书逾万册。不仅赵氏子弟受益,四乡八邻的异姓子弟也接受了教育。光绪年初(1875年前后),赵氏后人出钱出力,还相继修复被毁的赵家庵(总管庙),如今的觉华寺。

  为阻止旱灾危害,赵氏家族分别在学堂边,以及当年借住的寺院内挖了两眼井,解决居民及寺院僧众饮水问题。据《江浦县志》记载,村里的寺庙、古井不仅泽被黎民僧众,抗日战争时期还救助了新四军干部赵文。

  1944年7月4日,新四军领导下的江全县委(辖江浦、全椒)北山区委书记赵文,带领区小分队数十人来到街上进行抗日宣传,遭遇国民党江浦保安团的围剿,万益培、义才等三名队员被俘,其余队员被打散。正午时分,在赵家庵前池塘给秧田车水的朱文华父子俩,瞧见沾满血迹的赵文朝自己这边奔来,未及听清细述,赶忙脱下自己的衣服让赵文穿上,吩咐赵文车水,仅穿着裤衩的朱文华,索性跳到池塘佯装洗澡纳凉。

  紧追而来的江浦保安团,把水中的朱文华拖上岸来讯问,朱文华故作镇静,一问三不知。害怕耽误追剿的江浦保安团,匆忙离去。当晚,大赵人乘着夜色,渡过滁河把赵文护送到新四军领导下的花山根据地。

  1944年8月,乔装打扮的赵文,孤身一人再次一路侦察而来,期望摸清日寇据点和碉堡分布情况,为新四军组织全面反击做准备。然而,当赵文抵近侦察曼家庙(今天的星甸街道汤集附近)一碉堡时,被碉堡里的日军发现破绽,日寇紧追不放,寡不敌众的赵文,左冲右突奔到赵家庵,庵老太情急中,让赵文藏身泥塑的菩萨肚里,从而使赵文再次躲过一劫。

  自来水的接入,让两眼古井失去了饮用水的功用。“文革”的到来更是造成两眼古井的毁坏。饮水思源,也是出于历史遗存的保护意识,经文保机构认证,赵氏后人自发捐资修缮两眼古井,昭示世人。

  通讯员 兴荣 记者 卢斌

p

分享:
标签:

投稿、稿件删除请点这里:立即处理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篇文章: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拆迁村民筹资修缮“红色古井”
  • 本文链接: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8/1117/169045.html
  • 全站阅读: 首页 > 社会新闻 >
  •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到:toushu@jsnol.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