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企业 >

大报恩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大报恩寺有什么文化价值?

时间 2023-04-27 11:31:37 来源:路途网  

大报恩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工程浩大

大报恩寺的营建工程浩大,尤以琉璃塔为艰。据有关史料统计,这一工程先后历时19年(一说16年),动用全国征集的良匠军工达十万人,仅建塔一项的费用,用过钱粮银2485484两,就连郑和下西洋所剩百余万银两也耗于造塔的工程。在大报恩寺营造期间,正逢郑和连年出使海外,对这项巨大的建筑工程难以兼顾,致使当事人多把相关军夫人匠擅自役使,以致工程进展缓慢。直到郑和担任南京守备,时常亲临现场督促指挥,工程进度加快,至宣德三年(1428)八月初一始告完成。整个工程耗资钱粮银2485484两,其中有郑和下西洋节余款项100多万两,参与营建的军匠夫役达10万人之众。

规格极高

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在准备迁都北京时,为报答父母之恩而决意兴建的。该寺自永乐十年(1412)十月十三日午时动工,由郑和与另一名太监汪福主持其事,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

施工考究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因临近秦淮河,地质稍软。在全寺建造之初,地基均用木炭垫底,其方法是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使地质不再迁变,能够承受重压,再在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起到防潮杀虫的作用。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历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大报恩寺的营建,与郑和下西洋密切相关,它也显示了郑和的组织和建筑才能。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

大报恩寺有什么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

明初的大报恩寺与琉璃塔,为明成祖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所建,另一说为纪念生母碽妃所建。建成后的大报恩寺为江南三大寺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讲寺,为包容各派的佛教义学讲堂,并一度成为管理中国佛教事务的僧录寺所在地。被明成祖赐名为“第一塔”的大报恩寺琉璃塔,高约78米,为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和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以五色琉璃精工砌筑;塔顶悬挂140多盏篝灯,夜晚点燃时,几十里外可见,当时有人称赞琉璃塔“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并被张岱形容为“永乐之大窑器,中国之大古董”。

大报恩寺琉璃塔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过,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自己才知道这样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西方对此长期推崇的信息的传入,才重新唤起了20世纪中国人对琉璃塔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思考。

宗教价值

南京佛教文化之昌盛,在中国各大古都中罕有可比。南京有着二千年的佛教文化积淀,自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当时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称“南藏”的大部头佛经六百三十七函五千余卷收藏于寺内。长干寺地宫是中国发现最深的地宫,出土的铁函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瘗藏舍利铁函,铁函中七宝阿育王塔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实物塔。更重要的是,铁函中的佛顶真骨更是在国内外绝无仅有。

文化价值

经版雕刻于大报恩寺并在该寺长期保存、印刷流传的《永乐南藏》,影响最大。自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南藏》雕成以后,一直到清康熙年间,大报恩寺一直承担着中国绝大部分寺庙的印经任务,是中国佛经流通的绝对中心。《永乐南藏》到底印了多少部,已难以统计,不过,仅郑和就曾先后印造过10部《大藏经》,遍舍天下名刹。

标签: 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的介绍 大报恩寺的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