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是哪三公?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发生的费用、公务车辆的购置和运营费用、公务招待费用等,是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公经费是指用于吃喝的公经费、用于车辆的公经费、用于出国(出境)的公经费,属于部门消费性质的财政支出。1.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项公用经费”,是指中央财政用于因公出国、公务车辆购置和运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2.在其中,因公出国费用包括住宿费、旅费、食品补贴、杂费、培训费等。因公出国的单位工作人员;3.公务车辆购置费和运营费反映本单位公务车辆的购置费和租赁费、燃料费、维修费、路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等费用;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支出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含外宾接待费用)。
我们为什么要控制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导致行政运行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中央部委率先公布了2010年三项公共基金的支出情况,对地方各级政府三项公共基金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而且落实了各级党政机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率先厉行节约,加大了三项公共基金支出的削减力度。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经费超支怎么办
审计署的大多数治疗只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没有更多的措施来惩罚它。可能还有其他不方便说的原因,但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查处。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审计就会失去公信力。
加强会议和出国费用的审计,与近年来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背景有关。除了加强预算编制,相关各方还应检查法规和制度的合理性,完善配套制度。例如,审计署报告明确指出,一些单位通过“转移费用”来控制会议消费。一般来说,“转移成本”大多是从上级部门转移到下级部门。因此,应该在金融体系中弥合这一差距,防止其再次出现。
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的实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一些问题仍然频繁出现,这表明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审计公告显示,审计署, 2012年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务制度的问题金额为446.87万元,其他财务收支问题金额为1957.43万元。审计署负责审计中央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国家财政的“守门人”,因此不应出现这种问题。严格来说,无论是审计署的审计还是金融体系的设计,都不能仅仅依靠人们的自我道德约束,还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才能实现审计无问题。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