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保国寺是怎样的景点?保国寺内有哪些主要建筑?

时间 2023-05-22 15:30:59 来源:路途网  

保国寺是怎样的景点?

保国寺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的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寺内的大雄宝殿(又称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

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其结构独特,气势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加建重檐,成为歇山顶形成。大雄宝殿主要特点是:平面布置进深(13.38米)大于面阔(11.83米),呈纵长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的安置了三个缕空藻井;复杂的斗拱结构;四段合作瓜棱柱,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梁伏、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等。这些都接近或吻合于宋《营造法式》,承袭某些唐代建筑遗风,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其他多为清代建筑。1983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1984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

保国寺内有哪些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特点鲜明:厅堂式构架体系,平面布局呈正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斗栱结构复杂,用材断面高宽比为3:2,达到最高出材率和最强受力效果;以小拼大的四段合瓜棱柱为中国最早的实例,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既省材又牢固美观,为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阑额两肩有卷杀,额下采用了蝉肚绰幕构件,额枋上有七朱八白彩绘。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得大殿结构极为科学,除了通过保持空气流通而让殿内不结蛛网,不积灰尘,长年保持清洁之外,还使整个大殿没使用一枚铁钉,仅靠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就将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

藏经楼

藏经楼是民国九年以后建造的建筑,也是保国寺最后一次展拓基址的产物,藏经楼所在的位置较法堂高处7米多,该楼本身面宽为五开间,通面宽22.79米,进深为11架12檩,硬山顶。前部附加一前廊,结构与主体脱开,但山墙却连成一体。该楼梁架采用抬梁式构架,作成3种形式,当心间为七架梁前带双步梁、后带单、双步梁用五柱,次间梁架为前后三步梁、双步梁、后带单步梁用六柱,梢间采用类似穿斗式的梁架,整品梁架用了8根柱子,梁的长度不过两架、一架。楼层梁架也随之,只不过在两品梁架间置以木方,上铺楼板。前廊构架一层立石柱置横梁与主体构架的檐柱相连,同时向前挑出小披檐。二层则只有一排细细的木柱,上部带有独立的前后坡小顶,在后坡置垂莲柱、插方穿式短梁,与主体构架相连。

观音殿

观音殿原名法堂,始建于南宋绍兴时期,清多次重修,乾隆五十二年重建了法堂,奠定了今日所见的样子。民国九年也曾经进行过翻建,并易名观音殿,供奉观音。曾列历代观音造像。

钟楼

钟楼的建造年代为嘉庆十三年至十五年间,处在寺院中轴线西侧,与鼓楼对称布置,钟楼和鼓楼朝向大殿的一面,立面处理基本相同,但在南北方向有所不同,钟楼一层平面面宽、进深皆作3开间,通面宽8.65米,通进深8.65米。在立面上,一层设有腰檐,南侧翼角起翘,北侧未做翼角,用坡顶直通相邻建筑,到了二层,只有当中的一开间加北侧的楼梯间,仅在一开间的部分作成木墙板,上部使用抬梁式构架,大钟即悬于梁下覆以歇山顶,楼梯间则变成钟楼北侧的另一个房子,改用两坡顶和白粉墙,钟楼室内一层楼板中部挖掉,使空间上下连通,以便于钟声传播,二层脊檩尚留有嘉庆重建题款“大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春日谷旦本山主持方丈敏庵和尚监院永斋建”。

标签: 保国寺的介绍 保国寺的风景 保国寺的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