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 >

【原】《道德经》:善察-世界动态

时间 2023-06-05 10:44:34 来源:个人图书馆-行为逻辑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3年34天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道德经》第十四章:


【资料图】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混沌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边无际、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称作“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背。把握着古有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这一章讲的是规律的特性是听不到、听不到、摸不到,而又在发生着变化。

那么,如何去发现这些规律?

善察。

原文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察古道。

那么,察古道的重点在哪?

是在于找到古人的一些学术、道理、方法吗?

比如研究好《易经》、《道德经》、《心经》、《楞严经》、《论语》等这些著作经典吗?

重点在于“察”。

这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没有善察的能力,即使你懂的再多,也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你根本就无法“内化”掉这些道理。

其实,很多人别说去察古道了,把当下发生的事情“善察”清楚就不错了。

说一件我自己的事情。

这两天别人给我指出了一个问题:

我经常不加思索的答应事情或者说一些话,对方认为很不真实。

我思考了一下,是有这样的情况。我的确是比较容易随口答应别人的事情。

那么,我什么会这样?

自我挖掘了很久,最后找到了原因:是在上班的过程中,在公司养成的习惯。

因为领导经常会在开会的时候安排一些事情,并作为重点工作。我以前不喜欢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能不去就不去。

后来,实在躲不过,领导特意要求去参会。

会上安排工作事宜,我一开始总会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领导很是不高兴,因为除了我其他人都不会提出疑问,显得我特别事多。

后来,领导总是有意无意的强调工作态度问题,说大领导在场,哪怕干不了的事也先应承下来,态度要好,有问题会后可以再探讨,这是情商高。

我听后,不以为然。

有好心的同事提醒我:你说的事,我们也都清楚,但是说话要看场合,你看领导安排的活,大家答应的很好,有多少人真的干了?很多活都是拖拖就没了,你看领导认为表现好的人,是工作做得多好吗?他们就是态度好,从来不会质疑领导,他们至少在态度上能让领导舒心。

我后来仔细观察和思考,确实如此,我后来发生了一些转变,基本上不在会上说话了,领导说啥都先接着。

我这么做并不是说为了讨好领导,只不过是不想招惹那么多的麻烦。

当今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竟然把工作上的那种习惯,延伸到了生活中,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本来就不喜欢工作中的这种虚假,我尽量做到言行合一,虽然这让我在工作中招致了一些困难和麻烦,但是,我一不想升迁、二没想过涨工资,所以,我就成了公司管理层比较有胆量的人,因为给我安排事,别人那答应的都很痛快,就到我这有点困难,连领导都觉得给我安排工作挺难的,甚至觉得我是故意不想好好干。

其实,我只是不想弄虚作假,我只是想言行合一。

所以,一些小的事情,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我也会尽量做到所谓的“礼貌性回应”,来表达态度嘛。但是,表达的事情,我依然会认真的反应。

但是,万万没想到,所谓“礼貌性回应”的行为,成了我的一个惯性,并且延伸到了我的生活中。

我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切换不同的“相”,为的就是使工作和生活都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

看来,有的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至少这种礼貌性回应这件事,成了一个问题。

我认真想了一下,我决定自己“持戒”:回答别人问题要过心,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不再思考所谓的礼貌性。更加真实会让我比较舒服。

嗯,就这样。

我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如果你也遇到同类的问题,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我们不断的善察当下,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有可能去“察古道”,如果你连当下的事情都无法“察”到,就想着去“察古道”,这就像一个人还不会走路就想着练习跑步,这是有问题的。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