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近1岁具体怎么回事?
在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4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20.1/10万、8.1‰、10.7‰下降到2019年的17.8/10万、5.6‰、7.8‰。由此可见,中国人生命又顽强了,活的更久了,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了!
目前,我国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和我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有着极大的关系。
中国现在平均人均寿命是多少?
2018年77.0岁。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1978年为68.2岁。2015年,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1960年增长32.99岁。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过去的15年里,世界的预期寿命增加了大约5年。2015年,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中国早在2010年就达到了这一数字。
哪些因素影响中国平均寿命?
积极因素:经济收入
如果把中国当代人均GDP画成一条曲线,把近6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也画成一条曲线,两者都是从西南向东北上升,经济收入与国民预期寿命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人口学家萨缪尔普勒斯邓恩的说法,经济收入和预期寿命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经验,普勒斯顿发现,一般来说,出生在富裕国家的人比生活在贫穷国家的人寿命长。这个发现被称为经典的“普勒斯顿curve”。
在不考虑遗传、教育、医疗、环境等因素的情况下,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数据,可以预计,当人均收入有很大增长潜力时,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可以继续提高。
消极因素:主要疾病的流行
经济因素对预期寿命有积极影响,而主要疾病的流行是消极的。记者再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库,列出了144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和艾滋病患病率的数据(有些国家没有公布)。可以发现,非洲一些国家艾滋病患病率较高,预期寿命较低,而欧,美、日等国家艾滋病患病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世界上艾滋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斯威士兰, 非洲,患病率为27.73%,预期寿命仅为58.9岁。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