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汽车 >

左右双侧碰撞测试验证防护效果 新能源汽车安全车身本该如此

时间 2023-07-30 15:37:35 来源:汽车鉴闻  

碰撞测试是验证安全车身被动安全防护表现的主要方式之一,很多消费者选车时也会参考各个碰撞测试机构发布的各款车型具体碰撞测试表现,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碰撞测试更加重要,因为关乎动力电池安全。


(资料图片)

众所周知,大多数汽车安全车身前后溃缩缓冲区相对较长,车身左右两侧溃缩缓冲余量不大,主要靠车身骨架承受冲击,降低变形程度,为车内乘员保留更多生存空间,而电动汽车还搭载了巨大的动力电池,在遭遇两侧碰撞时,动力电池防护安全表现也相当重要,否则如果碰撞后出现爆炸、起火,车内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日前《TOP Safety》栏目拿一辆海豹开刀,进行了双面碰撞测试,来验证动力电池在碰撞测试条件下的安全防护表现。

众所周知,比亚迪海豹采用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所谓CTB技术就是把动力电池和安全车身合二为一,动力电池也成了安全车身的架构件之一,还有什么“类蜂窝铝”结构、经过优化的电池包边框结构等词汇都用来形容比亚迪海豹拥有更高的车身刚度、抗扭度表现,相关数据显示其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40500N·m/°,并且在遭遇碰撞时,电池包和安全车身底部框架结构共同传力,在遭遇碰撞时维持乘员舱的完整,减少变形,为车内乘员保留更多生存空间,并尽可能保证自身安全。

从技术角度来看,比亚迪海豹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确实较上一代“CTP”技术更有优势,那它“实战成绩”如何呢?《TOP Safety》这次双侧碰撞测试或者能告诉您一个答案。

第一次碰撞测试的撞击点位于主驾驶侧B柱偏前一点,车辆倾斜75°,碰撞速度为32km/h,撞击254mm钢柱;

完成主驾驶侧碰撞后,还是这辆车又进行了副驾驶后排侧碰,撞击点为右侧C柱偏前一点,碰撞测试条件和前次相当。

碰撞测试后检核相关数据显示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历史测试数据显示大多数传统燃油车整车结构在同等碰撞测试条件下最大变形量约在300mm左右,加持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降低整车结构变形量120mm左右,这个成绩您说算优秀么?

如上图所示,比亚迪海豹在这次碰撞测试中,车内3个假人的防护表现达到了优秀评价,看来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确实有利于提升安全车身的防护效果。

行车安全关乎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遵章守纪驾驶、文明出行对于交通安全来说更重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应该每一次交通行为中遵纪守法,并保持谨慎、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我们交通环境就能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安全。

动力电池方面,这次碰撞测试后,电池包两侧边框出现了轻微形变,但并没有损伤到电芯部分,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无变形,也没有漏液、冒烟、起火等异常

现象,碰撞瞬间,动力电池管理策略执行高压断电,进一步提升了车内乘员安全。

接下来《TOP Safety》又进行了一项骚操作,他们把经历两侧碰撞后的海豹举升起来拆卸动力电池,由于电池主体结构变形很小,所以拆卸过程很轻松,这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拆卸下来的动力电池被安装到了另一台比亚迪海豹上,安装过程也很轻松,安装好动力电池后测试,车辆能正常启动并能正常行驶,这还说啥!

汽车是为提升人们交通出行质量服务的,汽车技术则是保证人们顺利出行、安全出行、舒适出行的基础,《TOP Safety》这次进行的比亚迪海豹双侧碰撞测试验证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实用性,在碰撞中它能有效抵御冲击,降低乘员舱变形程度和动力电池变形程度,保证了车内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带来的高刚性和高抗扭转刚度还能提升车辆驾控性能表现,燃油车也好,电动汽车也罢,试乘试驾才是验证车辆驾控驾乘表现的主要手段,抽时间试试,看看CTB技术加持的比亚迪海豹,其驾控驾乘性能表现是否符合您的需求。

近年来碰撞测试结构、汽车拆解节目如雨后春笋,这是汽车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之一,消费者选车时已经不止看看外观内饰好不好看,试试好不好开,功能配置是否丰富,车辆的主被动安全防护表现同样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安全车身防护更为重要,它不仅要在碰撞中为车内乘员提供更多生存空间,同时还要为动力电池起到更好防护,这样车内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更多保障。

注:文内配图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