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以勇于突破的向善之心 为就业困难残疾人“职”添新翼

时间 2023-08-21 17:00:27 来源:今日热点网  

为精神障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的“原生艺术工作室”、以推动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实现正规就业为目标的“外挂车间”……越来越多辅助性就业新形式的涌现,对破解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难题,促进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省残联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残发〔2016〕30号),全面推进我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近年来,江苏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探索构建精准化、人性化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创新搭建灵活就业渠道,为就业困难残疾人走出家庭、就业增收打开一扇希望之窗。

目前,全省各地已成立了40多家辅助性生产劳动项目和产品调配中心,2000多家“残疾人之家”吸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1.8万余人,各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开展辅助性就业工作,项目以文创、手工产品生产,电子装配和产品包装为主。

绘出精彩 用艺术疗愈人生

艺术家郭海平在2006年建立了全国首家面向精神障碍患者的艺术工作室,患者通过自发的表达展现天赋、自由创作,享受原生艺术的疗愈。他表示:“艺术创作既可以帮助这个群体实现个人价值,也帮助他们开辟了一条跟社会交流的通道。”

在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工作室先后在南京市建邺区、鼓楼区顺利运营,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在这里找到与社会沟通的“语言”,自卑心理得到明显改善。“一般他们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是有警惕性的,来了工作室一段时间之后眼神和状态上明显变得放松。像月月,之前跟我们是完全不交流的,连眼神都会逃避,突然有一天,她妈妈很惊喜地说,月月居然愿意跟我拍照了,之前是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艺术指导汪洋说,画画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变得平静从而有安全感。

常规印象里,精神障碍患者是家庭的负担,但是在原生艺术工作室,他们可以按照画作售出金额的30%至50%的获得分成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负担。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康复、托养、就业、艺术创作”的全新服务模式,不断得到患者、家庭、社会的认可,郭海平介绍到:“未来我们还有两个理想,一个是打造原生艺术博物馆,希望大众通过欣赏画作来改善对这类群体的认知;另一个是建立原生艺术之家,给他们提供二十四小时、终生的服务,这也是随着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增长,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和诉求。”

圆梦车间 托起残疾人新生活

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因社会适应能力弱或出行障碍,多数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或社会救助,为他们打造一个逐步治愈、愉悦身心和就业增收的环境和渠道尤为重要,在宿迁市残联打造的“外挂车间”,也可以一窥端倪。

残疾人就业“外挂车间”是宿迁市残联立足宿迁市情,促进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创新举措。不仅推动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实现正规就业,还吸纳残疾人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并提供帮助,成为更受残疾人欢迎的劳动生产形式。

“外挂车间”区别于一般的辅助性就业形式,在这里工作的所有残疾人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缴纳五险,拥有节假日福利,享受免费午餐,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就业的企业员工。为了“外挂车间”的顺利运行,宿迁市残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建设标准符合规范,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协助,多轮驱动不断撬动残疾人就业工作。

“我们设置外挂车间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为企业解决不敢用残疾人、不会用残疾人的难题,邀请第三方机构为残疾员工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就业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二,通过外挂车间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学习和培养,全面提高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最终走出车间,走向社会。”宿迁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吴长志表示,围绕“外挂车间”的有益探索,进一步突破了残疾人的就业瓶颈。

目前,“外挂车间”有残疾人10余名,主要承接袜子厂的后道工序,包括包装、分拣、定型等,人均月收入不低于最低标准,最高每月可获得3000元。“刚来这里的残疾员工会有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专业培训,我们再结合个人状态匹配岗位,做一段时间后如果不适应也没关系,继续调岗、培训直到帮助他找到能独立胜任的工作。”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陈晓介绍到,除了工作上的帮助,工作人员也会给予生活上的指导监督,比如个人卫生、精神面貌等,还会组织员工活动,让大家熟悉适应新的环境和同事。此外,车间不断完善残疾员工保障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为每个人建立成长档案,并跟踪记录、总结经验,采用激励机制给予大家信心与动力,从而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地工作生活。

“在这里工作非常快乐轻松,而且成为一名正规合格的劳动者,很有安全感。”聊起外挂车间对残疾人的帮助,负责袜子包装的员工马杰感慨不已,“之前只能在家做点手工,或者帮父母做家务,现在交了很多朋友,相互帮助,感觉不一样了。”

为了让残疾人更充分认识、了解、信任“外挂车间”,家庭成员可以和残疾人在此一起就业,并获得针对性的技能提升,更有机会跟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外挂车间”还会组织残疾员工及亲属交流活动,残联负责人、第三方服务机构及专业老师一起组成沟通小组,跟残疾人家庭展开面对面交流,介绍外挂车间的情况,引导残疾人及其家人正确面对生活困惑,鼓励他们敞开心扉,探索更好的生活方式。还会邀请残疾人家人现场分享正能量,用真实故事和心路历程激励更多家庭。有效促进了就业困难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缓解了残疾人家庭在长期看护、康复、就业等方面承担的巨大压力和困难。

残疾人生活发生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创新发展的辅助性就业形式,以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护航残疾人民生的“安全网”更加紧密,江苏将继续拉动辅助性就业的“新引擎”,盘活社会力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创新思维、创新举措,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就业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