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徐州工程学院红十字会“救星燎原”实践团及“博爱青春”青年志愿者团队联动多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活动融合历史文化与实用技能,走进景区、社区及图书馆,将急救知识传递给众多市民与游客,以青春力量为生命安全护航。
戏马台畔承苏韵 急救传承护民生
7月15日上午,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戏马台景区内,“救星燎原”实践团开展“‘救’在身边,急救星火计划”公益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展开急救知识讲解,如心肺复苏的具体规范,以及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的实操教学,让急救教学更具文化内涵与记忆点。 在“伤口包扎实操区”,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两种包扎方法。绷带包扎适用于四肢伤口,先在伤口附近做几圈环形包扎固定,再将绷带向上螺旋缠绕,每圈覆盖前一圈的1/3至1/2,直至完全覆盖伤口,最后固定绷带末端。三角巾包扎法则适用于头部、肩部、手臂等不同部位,针对不同部位有着具体的操作步骤,志愿者强调包扎需牢固、覆盖伤口,打结避开创伤,依部位选对应方法,及时包扎可防感染,为治疗争取时间。 许多游客积极参与实操,在志愿者一对一的指导下很快熟练掌握了技能。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发放融合戏马台文化元素的急救宣传单,图文并茂介绍常见急救场景处理方法,深受游客喜爱。游客们纷纷点赞,称活动“既有趣又实用,学到了真本事”。
蝶梦社区授急救 童学护技记心间
7月15日下午3点,蝶梦社区活动中心内,社区联合医护志愿者为20余名小朋友开展了一场热闹的急救课,重点传授心肺复苏与骨折应急处理技能。 志愿者通过急救PPT,用卡通图清晰展示心肺复苏按压位置、骨折固定步骤,还略提烫伤冲冷水、流鼻血低头捏鼻翼等知识,并总结出“按压要用力,固定别松动”等短句帮助小朋友记忆。孩子们听得专注,跟着念口诀。 实操环节,小朋友轮流练习心肺复苏,志愿者在旁纠正力度和位置;之后学习骨折应急处理时,孩子们两两合作,用志愿者分发的三角巾进行练习,志愿者俯身调整,活动室里满是细碎的欢笑声。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已能进行基础按压和简单固定,一位家长笑着说:“孩子回家就拉着我演示,学得真扎实!”
苏子重现传急救 雅馆今朝沐仁风
7月16日,“救星燎原”实践团在苏轼纪念馆开展了一场融合历史与急救知识的宣传活动。 晨曦中,实践团成员身着宋代服饰,扮演苏轼的实践团成员郑博文同学手持折扇,仿佛千年前在徐州治水的苏太守跨越时空而来。活动以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的救水事件为背景,将当年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与现代急救知识相结合。 活动开始,“苏轼”神情凝重地讲述洪水肆虐下百姓遇难的痛心之事,引出急救知识分享。首先进行心肺复苏演示,“苏轼”讲解并示范了判断意识和呼吸、胸外按压的力度、频率等要点,其他成员配合解释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接着,“苏轼”又演示了人工呼吸的操作,强调吹气量和时间,以及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交替进行方式。 在演示三角巾包扎时,实践团成员模拟了腿部骨折的伤员,展示了三角巾的折叠和固定方法,提醒固定时要松紧适度,搬运伤员时要保持身体平直。
游客们热情高涨,一位老爷爷感慨道:“苏轼当年治水救民,是百姓的大救星。如今这些年轻人用这种方式传承他的精神,还教我们急救知识,真是太好了。” 演示结束后,几位游客上台体验三角巾包扎,现场气氛活跃。实践团成员还发放了设计精美的急救知识宣传单,主动与游客交流,纠正一些急救知识误解。上午十一点半,活动在游客们的好评声中圆满结束。
红色教育忆初心 排练演出传技能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齐聚淮海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活动。他们实地考察纪念馆,记录现状,收集背景资料,还走访了项目实施地和家乡健在的老兵,在红色记忆中汲取前行力量,坚定服务社会的信念。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徐州图书馆排练苏轼救水主题急救宣讲。成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扮演苏轼及相关角色,琢磨言行举止以贴合历史情境;有的负责讲解急救知识,反复练习讲解词,确保语言通俗易懂;有的则专注于活动流程的衔接,协调各环节的过渡。大家相互配合,不断调整演出次序步骤,演练教导观众的方式方法以及与观众互动的技巧,力求让宣讲既生动又实用,为18日下午三点的正式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图书馆里传技能 急救知识入人心
7月18日下午,“救星燎原”实践团携手徐州工程学院红十字会“博爱青春”青年志愿者团队于徐州图书馆,为20余名在馆市民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急救知识普及小讲座,聚焦心肺复苏(CPR)与骨折应急处理两项关键技能。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借助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图文并茂地讲解了急救要点,展示了心肺复苏的正确按压位置、骨折固定的详细步骤,并简要普及了常见意外处理方法。为方便市民记忆,志愿者提炼出“按压要用力,固定别松动”、“拉正带用力”等朗朗上口的短句作为口诀,市民们专注学习,跟着念诵口诀。 理论学习后进入实操环节。志愿者们指导市民进行心肺复苏模拟练习,讲解并示范找准按压点的技巧,在一旁细心观察并纠正市民的动作。在骨折固定演练中,志愿者们分发三角巾等简易器材,详细演示固定方法,市民们两两一组互相配合练习,志愿者们俯身调整固定手法,活动室里充满了认真练习的声响和欢快的笑声。 活动结束时,市民们收获满满。一位带孩子的家长欣慰地表示孩子学得很扎实。此次活动有效降低了市民学习急救知识的门槛,将重要的生命守护技能传播开来。
团队将继续以红十字精神为指引,用耐心传递技能,用责任守护安全,让急救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为筑牢社会安全防线、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注入青年动能,让每一次知识的传递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纽带。
文案提供:陈豫萱
图片提供:孙珂倪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