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的2022年还有半个月即将过去,可以看得出来车市疲态尽显。
中汽协两度下调全年的车市销量增长目标,从年初的预测2022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2750万辆,同比增长5%;到年中的时候预测总销量为2700万辆,同比增长3%;到年尾再次调整预测总销量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2%。
而大部分车企年初定下宏伟目标,目前看来都已经实现无望,最终预期落空。
(资料图片)
那么接下来的2023年的车市又会如何变化?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之下,乘联会在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中给出了“2023年车市零增长”的预期。尽管这个预期看上去颇为悲观,但从2022年车市变幻莫测但表现来看,未来确实不容乐观。
高企的库存
2022年全年上下半场两轮的疫情,导致生产节奏被打乱,虽然主机厂在生产端通过各种手段努力确保生产,但终端消费不旺的局面却难以逆转。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的是厂商库存的增加。
最新一期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2年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5.3%,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这个数据仅次于今年4月疫情爆发时。
而且如果把时间线放长来看,除了2020年初爆发时库存暴涨之外,2022年的库存指数几乎是在疫情三年里最高位运行的。只有今年的6,7月份因为推出购置税减免的促消费政策,使得库存有所降低,但在8月之后随着刺激政策效应的减弱,库存指数又再度走高。
换句话说,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要为2022年高企的库存买单,去库存的压力将很有可能贯穿2023全年。
低迷的消费需求
导致库存高企的原因是消费需求的下滑,而这样的趋势或许会延续到2023年。
虽然舆论面上都在鼓吹“00”后一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能力有多强,但在人口、就业、家庭、疫情等多重压力之下,适龄的新购车群体消费需求事实上是在下降。一个最明显的证明是今年的“双十一”热度不再,消费需求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他们对车市的支撑力度也正在逐年减弱。有调研显示,70%的消费者收入因为疫情受影响,70%的人购车延迟,其中有30%甚至考虑放弃购车。
与此同时,前几年所谓的“消费升级”,也就是中产阶级家庭增购或升级第二辆车的主力需求,已经在这几年里得到了大幅释放。未来这部分购车需求将会从爆发式增长转为平稳缓和释放,大概率不会再成为车市增长的新动力。而疫情也改变了许多人的消费观,在面对防控放开后未知的2023年,大宗商品的消费更趋于谨慎。
新能源不再高增长
2022年燃油车的下滑颓势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车市增长完全是依靠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支撑的。但2023年,新能源未必还能继续凭一己之力带动车市增长。
首先是油价持续下跌利好于燃油车市的回暖。2023年油价普遍预期会进入大幅下行周期,低油价将会重新将一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力拉回燃油车市场。与此同时,混动和增程式也会分散掉一部分纯电用户的注意力。特别是部分新势力品牌已经由原来的发展单一纯电,开始引入增程式产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厂家对纯电市场在2023年的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出,动力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各地开始逐渐将插混排除在新能源之外,不再享受免摇号拍牌的政策,让新能源的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
而从库存角度来看,如果以乘联会统计的产量和最终上险数来计算,截至10月中国新能源车已经有超过100万辆的库存。虽然数据出口存在误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虚火”过盛,这种态势势必很难在2023年延续。
结语:
高库存,消费力下降,高增长点不再,这三个因素叠加之下的2023年,的确很难说有保持增长的可能。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和激烈。或许,大家都要做好“过冬”的准备,这个寒冬也许会持续一整年。(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