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将青春换青山
巍巍大别山碧色如海。新县近郊的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山幽林茂,清泉长流,奇松怪石,相映成趣,不时有飞鸟掠过。
云涌金兰山。韩家东 摄
4月29日,记者沿着山间生态健康步道拾级而上,遇上正在巡山的护林员徐进。老徐一身迷彩衣,脚穿帆布鞋,虽然头发花白,但步履矫健。听闻我们进山游览,他与我们结伴同行。
“十几年了,林场没有卖过山上的一棵树!就连单位搞建设,所需木料也都是从外面木材市场上买来的,硬是没舍得砍一棵。”老徐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路边一棵两人才能合抱的松树,眼神中满是慈爱,仿佛松树就是自己的孩子。
满目青翠,生机盎然,鸟鸣婉转,清溪潺潺。老徐时不时要停下来等我们。
“别看现在的小年轻天天晒‘步数’,那都不算啥。我们哪天不在山里走上十几公里?”看我们满脸通红、气喘吁吁,老徐笑了。
“你们看,现在我们巡山也用上了高科技,一台平板电脑,智慧林场一览无余。”老徐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熟练地点开“智慧连康山”数字系统,红外相机、护林防火瞭望台的实时景象瞬间传来。“别看我年纪大,学这些新玩意儿也不比年轻人差哟。”老徐乐呵呵地说,“虽然可以‘云端’巡山,我还是喜欢经常到山里走走看看,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顺便锻炼锻炼身体。”
“快来瞧!”坐在石凳上的老徐指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兴奋地叫起来,屏幕上,一只拖着漂亮尾羽的大鸟正在悠闲地踱步。“这是白冠长尾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老徐说,如今金兰山所在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类野生动物达3000余种,仅白冠长尾雉就有2000多只。
生态好了,入园的游客量也翻着番地往上涨。老徐告诉我们,金兰山景区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了“红”“绿”两条旅游线路,越来越多的研学旅游团队来到这里。
一业旺,百业兴,发展旅游还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下经济。顺着老徐手指的方向看去,林间一排排蜂箱排列整齐,蜜蜂飞进飞出,忙个不停。“林场去年收了几千公斤蜂蜜呢!”老徐说,林场还注册了“连康金兰”品牌,组织对这里出产的蜂蜜、茶叶、油茶、葛根等特色农产品精装加工。景区周边的群众也开起了民宿、农家乐、便利店,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
“我就要退休啦!上山43年了,现在就想着多巡几次山,站好最后一班岗!”行走在这青山绿水之中,老徐话语中有不舍,更有自豪。(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聂建武 陈海)
雄鸡报晓展奇观
大连的孙先生带着老伴,清明假期从家里出来后,一路走走停停,赶在“五一”假期前到了信阳。
鸡公山日出。吴敏 摄
“鸡公山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又是信阳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决定到信阳首先去登鸡公山,然后下来逛茶文化节。听说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活动特别多,又好玩又热闹,还有好多好吃的。”喜欢运动摄影、历史人文知识丰富的孙先生乐呵呵地对身旁的记者说。
俩人都已年过花甲,在游客中心顺利地办好了免票手续。因为带了许多摄影设备,加上老伴拍照要时不时换服装,孙先生决定驾车进山。
4月26日一大早,孙先生驾车进了山。雨后初晴,山上云雾未散,老两口一路说说笑笑,车子在山里兜兜转转,不知不觉就到了报晓峰。
“云中鸡公山太美啦!快看,金鸡报晓,难得的日照金山奇观!”夫人兴奋地叫着跳着,孙先生早已拿着相机拍个不停。
此时报晓峰上风从北来,与北上水汽交汇,只见云海蒸腾。东方红日穿云破雾,万丈霞光从云缝中穿出,照在报晓峰顶,云海中周围群山忽隐忽现,宛若仙境。
“鸡公山素以佛光、云海、雾凇、雨凇、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八大自然景观著称。”鸡公山景区市场营销部经理李峰自豪地说。
早在1921年,鸡公山就成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1978年,成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1982年,入列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十大避暑名山”;2019年10月,入选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2020年4月,同时入选“中国避暑名山榜”和“世界避暑名山榜”;2022年7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月22日,由信阳市政府和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鸡公山瑜伽健身节在这里启幕,50多位国际瑜伽大师和上千名瑜伽爱好者云中“修身论道”。
听到此处,孙先生老两口连称遗憾错过了这一季美好。
“山上还有更美好的景致等着您呐!”李峰乐呵呵地对孙先生说,为了更好展现鸡公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景区体验,河南省大别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实施“一带一山一墅”景区提升规划,为鸡公山披上“梦幻彩衣”,用五彩灯光点亮报晓峰、装扮景观带、改造萤火栈道、升级万国广场……
“太好了,我们决定今晚住在山上。”孙先生兴奋地说。此时,云开雾散,登上报晓峰顶极目四望,只见满目青山尽芳菲,春光旖旎画图中。(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茶竹禅花无穷意
4月30日一大早,固始县西九华山风景区地接部经理刘洁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来新的游客入园高峰。
从4月22日起,地接部的4名专业导游已经满负荷工作,每人每天都要接待两三批旅游团队。公司又紧急从大别山干部学院固始教学基地抽调5名带班老师,充实专业导游的队伍。就连正在准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核材料的刘洁,也停下案头工作,全力做好游客入园工作。
西九华山花千谷风光。张佳摄
安排好当日工作,刘洁又来到景区入口,等待迎接湖北黄石来的旅游团。“我不仅在这里收获了事业,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因为疫情忍痛转行的老公,也准备回来啦。”刘洁乐呵呵地说。
接上旅游团,进入景区,观光车在盘山公路上环来绕去,窗外青山连绵,山间云雾缥缈。愈往上走,大片大片的竹林扑面而来,偶有佛钟响起,打破豫南竹海的清幽静谧,让人流连忘返……
游客们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着刘洁口齿清晰的介绍:西九华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河南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观赏面积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万亩茶园、竹海、花海、湖泊和峡谷瀑布群,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休闲康养的绝佳去处。主要景点有妙高禅寺、寻根楼、中原竹寨、留梦河谷、花千谷、草原亲子乐园、白鹭湖水上乐园、龙津溪地……
忘情山水间,浑然不觉累。竹、茶、禅相随,花事如潮水。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花千谷的姹紫嫣红。为了迎接“五一”假期旅游高峰,景区特意推出了大型金鱼草花展。
信步花千谷,大片大片的金鱼草花竞相怒放,加上精心布置的恐龙、白天鹅、大风车等模型装饰的映衬,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成片万寿菊、孔雀草、西洋大滨菊、美丽月见草,感觉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
倘若花间徜徉不过瘾,景区还特意准备了观赏直升机,游客可搭乘直升机在空中翱翔,俯视景区山水之美、田园之韵、百花之艳。
来到中原竹寨,你可以一边品尝信阳毛尖的鲜爽浓醇、豫南美食的唇齿留香,一边欣赏剪纸、制陶、酿酒等非遗传统技艺,更有特色民族风情歌舞表演,以弥补无暇远去他乡异域观光的缺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神奇而梦幻的光影秀,又为中原竹寨披上神秘的面纱。变幻莫测的灯光秀,让整个园区如梦如幻,仿佛走进了童话森林、梦幻城堡。
“听风动禅钟送福,闻茶香余韵悠长。”一天的行程结束了,临别前,刘洁为游客们送上美好的祝福,“愿各位醉心山水间,沉醉云深处,在西九华山遇见皆美好,所得皆所爱!”(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姚华丽)
生态淮源展画卷
巍巍桐柏山,悠悠淮河水。
桐柏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古有传说“盘古开天,血为淮渎”,近有万余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见证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如今,桐柏山正以红色为底色,坚持绿色发展,为淮河两岸人民展开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5月1日,记者来到地处豫鄂两省交界、桐柏山脉中段的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绽放,花丛中不时传来游客的歌声。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负责人曹兴亚介绍,桐柏山中百年树龄的野生映山红有数万棵,生长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上。
曹兴亚说,近年来,桐柏县提出了打造文旅名县的发展思路,把映山红定为县花,在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持续实施“万亩映山红苑”建设工程。目前,这里的映山红有红色、雪青、白色等,面积达1万余亩,是中原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野生映山红观赏区。
桐柏山映山红。张海容摄
“五一”假期,一簇簇映山红,如团火、似朝霞,扮靓了绿水青山,让游人流连忘返。
“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桐柏县文旅局局长曲东辉介绍,在映山红相对集中分布的桃花洞景点区域,还将建设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包括红旗坡、将军议事台、红军广场等。
“文旅名县”名片越擦越亮,淮河之源魅力四射。“我们确立了打造‘文旅名县’的目标,围绕生态强县建设,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双赢发展。”桐柏县委副书记杨好宁告诉记者,桐柏县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或称号。
沿山路驱车而行,淮源镇陈庄村让人眼前一亮: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鲜花环绕的文化广场、飞鸟蹁跹的荷塘湿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这是桐柏县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桐柏县地处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之源,生态良好、名胜众多、文化厚重,被誉为“福地洞天”。近年来,桐柏县积极构建生态保护建设治理新格局,推进淮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着力构建城镇村庄风景如画、河流湿地清澈如镜、沿路沿渠林带如网、山头坡面绿林如屏的生态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桐柏县委书记、县长党建凯表示,作为南阳市第一个省级生态县,桐柏县一直坚持发挥绿色生态第一优势,用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下一步,桐柏革命老区将继续坚持生态引领战略,做大红绿融合文章,让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淮源”画卷更加美丽。(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倩 通讯员 杜福建)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