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年迈的唐玄宗炫耀文治武功,高力士一盆凉水泼下,预言了唐朝灭亡_焦点速读

时间 2023-05-24 17:54:57 来源:顶端新闻  

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李贽对高力士的评价。

在我们的印象中,高力士就是一个十足的奸臣宦官,仗着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为所欲为,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甚至唐王朝的灭亡,他也得负点责任。


(相关资料图)

至于说我们为何会有这样的印象,根源还出在大诗仙李白的身上。

天宝初年,李白奉诏进宫,唐玄宗亲自在金銮殿召见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这一官职很虚,说白了就是陪皇帝耍的,皇帝高兴了,写文作诗吹嘘一番,然后其乐融融。

有一次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园中饮酒赏花,唐玄宗心情大好,便命人召见李白写诗助兴,可此时的李白还在宿醉之中。

等臣子将李白带入宫中,唐玄宗便命人以冷水浇头,李白清醒之后,提笔写下了三首著名的《清平乐词》来赞美杨贵妃。

这三首诗写得确实很好,直接将杨贵妃的美抬高到了天际,自此之后,每当有宫廷宴会,唐玄宗总会带着李白。

李白本就是一个性情豪爽之人,他自然不会把权势放在眼中,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可是有一次,李白喝醉了之后,他却伸出了脚,让高力士为他脱鞋,当时高力士的权势很大,四方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更是以巴结他为豪。

李白如此,自然是对他的侮辱,所以他便从《清平乐词》入手,对杨贵妃说,李白在污蔑娘娘,以赵飞燕来做比,是将娘娘给看扁了,因为赵飞燕出身很卑微。

杨贵妃听闻很不高兴,便三番五次阻止唐玄宗提拔李白,以至于最终将李白逐出宫廷。

高力士如此行径,自然犯了众怒,那么李贽为何又说他是真忠臣?

这是因为高力士是唐玄宗统治末年,最敢于说出真话的人。

唐玄宗炫耀文治武功

在历史上唐玄宗是个很复杂的人物,很难三言两语给他一个准确的评价,尤其是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堪称是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

唐隆元年,韦后集团把持了朝政,野心勃勃的韦后一直想着效仿武则天,只是她的能力却配不上野心,在多方势力角逐中,被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来了一锅端,史称“唐隆政变”。

两年之后,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就此唐朝开始了唐玄宗时代。

在他称帝之后,太平公主又跳了出来干政,这让唐玄宗很不爽,于是他便以辣手摧花之果决,除掉太平公主的羽翼,连带着拿走了她的小命。

取得国家最高统治权之后,唐玄宗开始拨乱反正,选贤任能,启用了姚崇、宋璟等贤相,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唐朝走向了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唐玄宗一直以唐太宗作为榜样,所以他对边疆地区也十分重视,哪里不服就打哪里,一时间边疆稳固,促使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统一。

长久的繁荣,会消磨掉一个人的上进心,唐玄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在他统治后期,他忘却了初心,开始沉迷享乐,对朝政也逐渐懈怠,以至于他身边聚拢了一批靠察言观色上位的小人。

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先后当上了唐朝的宰相,这些人满心思所想的就是该怎么坐稳自己的位子,根本不管国家会如何。

可是唐玄宗自我感觉却非常良好,满目望去,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超越了他的祖宗李世民。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所看到的一切繁华,都只是假象,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刻意为他营造的虚假盛世。

而在唐玄宗身边却有一个一直保持着清醒的人,他就是高力士。

高力士泼下一盆冷水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潘州人,因受岭南流人谋反的牵连,在他幼年便遭受了净身的惩罚,后来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选中送到了皇宫之中。

进宫之后,高力士凭借聪明机敏和长相俊美被武则天选中留在身边侍奉,后来因为犯了小错而被鞭打出宫,宦官高延福可怜他的遭遇,便将他收为了养子,于是才有了高力士这个名字。

只是谁也没想到,武则天却一直念着高力士,一年后便将他再次招入宫中,由于他谨慎细密,还当上了负责传达诏令的宫闱丞。

武则天去世后,高力士去了李隆基的身边侍奉,就此开始了与唐玄宗无法分割的一生。

在唐玄宗生平的几次重大政变中,高力士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也使得他的地位越来越高,直至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贵人物。

每当四方呈上奏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他决定不了的事情,才进奉御前,一些小事他直接自行裁决,连汇报都不用,其权势比太子还要大。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唐玄宗会猜忌太子,却从来没有猜忌过高力士,甚至还时常对臣下说:

力士承于前,朕歇息则安稳。

高力士能得到这样的宠信,也并不是他只会花言巧语,而是他真能让唐玄宗省心,更为难得的是,他在唐玄宗面前,总是敢于说逆耳的良言,甚至还敢泼皇帝的冷水。

准确预言了唐朝灭亡

天宝十三载,七十岁的唐玄宗俯视着他的盛世。

这一年,唐帝国的户口统计结果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人,达到了唐一代的最高峰。

此时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危及将至,还对高力士这般炫耀: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按照一般的剧本,身为进臣的高力士,应该跪地高呼万岁,然后吹嘘一番,让唐玄宗心花怒放,可是高力士却说:

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也!

高力士说这番话的时候,大唐的弊端已经暴露了出来,宰相杨国忠为了自己的地位在云南数次用兵,结果尽皆失败。

而值得一说的是,这些在云南折损的战备力量是唐帝国的精锐,此外,这时候安禄山等边将手中的力量,也足以倾覆唐帝国。

不得不说,高力士这番话好似是一段预言家式的警示,只是唐玄宗却不愿意相信,只觉得他在危言耸听。

可是后来的历史发展,就是对这段话进行了完美的演绎,虽然安禄山的叛乱最终被平叛,但唐帝国也因此快速崩塌。

或许有人会说,安禄山没有灭掉唐朝,高力士的这番话很不太准确,但是我们将目光放在一百多年后,唐朝的灭亡也正是由于边将拥兵太盛,而灭亡唐朝的朱温则是地地道道的边将。

如果这时候的唐玄宗能够听从高力士的话警惕边将,安禄山能不能掀起反叛的浪潮还是个未知数,唐朝的国祚或许也能够再长一些。

只是历史没有假设,在唐朝走向灭亡的路上,唐玄宗也要付些责任。

# 顶端作家造星计划 ##顶端夜读 #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