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关于歌手丛飞的文章。自从1994年开始到2006年仅37岁就因病逝世,丛飞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等地贫困山区的183名贫困儿童,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11年来,丛飞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可在他胃癌晚期重病的时候,却拿不出治病的钱。
(资料图片)
可一些曾经得到过他资助过的人,在此刻伸出的不是援手和问候,而是质疑和担心自己的捐助款项能否按时到位。
我们不禁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为什么?感恩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当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可现实世界里,为什么许多人感恩意识淡薄,觉得父母的辛苦养育、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应该的,甚至社会救助也是理所当然?这和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在传统的太平歌词中有一段名为《骷髅叹》的选段很有意思,讲的是庄子去楚国,途中遇见一个骷髅,庄子心生恻隐,取出丹药救得骷髅的性命,谁成想那骷髅得了性命反而拉住了庄子,要庄子还他的银子来。虽是神话传说,但却也让人反思。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自私、狭隘、不讲道理,缺乏或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和现象存在。究其根本,是因为“爱的失衡”以及教育的误区。
在家庭中,家长往往给予孩子过多的宠爱,或是受到家长本身的熏陶,于是孩子出现了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不良道德倾向。当孩子对父母、老师、社会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就会逐渐地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回报社会。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你不能指望着他会孝顺,因为他们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辛劳,更有甚者,打爹骂娘,大逆不道。这样的人,在学校也交不到朋友,到了社会上,也没有人愿意和其来往。所以孤僻、冷漠、自私会伴随他一生,从此与美好和幸运无缘。
所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从幼儿抓起。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特别是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懂得感恩,才是父母最大的福气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教也是孩子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而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道德思想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行动,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1、要孩子懂得感恩,最好父母先行
我曾经看到过一些贫困的家庭,心安理得地依靠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从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孩子在这样的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又怎么能学得会感恩?
还有一些家庭,家境殷实却充满自私和冷漠,更不会善待老人,亲友和睦,这都给孩子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试问这样的家庭环境,又怎么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恩?
扶贫先扶志,育人先育德。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比不过环境对一个人的熏陶,而孩子最熟悉、最亲近,给予他影响最大的环境就是家庭,而家庭的缔造者就是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性格、人格、道德、甚至于创造的家庭氛围和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作为父母,不仅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用自己的爱引导和感染孩子,而不是过度的宠爱和放纵。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一定欠着谁的,别人帮你是情义,不帮是道理,别人帮我时要懂得感恩,别人不帮我时,也不要怨恨。
2、应该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有媒体曾做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考察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程度,然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很少有孩子了解父母的年龄、生日,父母的希望和烦恼等基本情况,大多孩子回答“不知道”“不清楚”。对于“你最爱、最尊敬以及对你最有影响的人是谁”这样的问题,35%的人选择体育、影视明星,甚至有2.9%的人选择黑势力老大,只有1.5%的人选择自己的父母。
看了这样的调查结果,有些家长表面上不说什么,可心中也难免悲哀。作为父母,甚至连孩子几点几分出生都记得清清楚楚,孩子一点点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可没想到孩子却对自己如此不在意。然而,在我们心酸的时候,是不是想到我们是否给以了孩子感恩的机会?
如果只是无私地给予孩子关爱,不知道给孩子知恩图报的机会,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长此下来,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感知能力就会降低,缺少对父母的关爱,更缺少责任感。
父母应该学会“示弱”,学会“放手”,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应该吃的苦也该让他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给予和帮助都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应当。
3、告别形式上的感恩,只有真情才最真
有些父母经常喜欢在孩子面前说:“我们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你!”表面上是希望孩子学会感恩,可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我为你付出,你要偿还。”岂不知这样反而给了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认为别人帮助你,都是有目的的,这样的“恩惠”缺少了感动,带上了功利,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单纯善良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温暖而向上的力量的。只不过有些时候,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育方法,没有能够好好地引导和发掘孩子的天性,从而让孩子染上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和产生了一些扭曲的价值观。
一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成长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倾注了真诚和爱养大的孩子,未来一定更懂得好好爱自己、爱生活,更容易懂得尊重并感恩别人的付出。
尼采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离不开群体,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更加热爱生命,收获和平与快乐。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有着回报国家、社会的信念,也一定有着对家庭、亲友负责的魄力,对父母来说,更是最大的福气。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