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10号,正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20周年,更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20周年,非常值得纪念!
古琴能在2003年入选非遗名录,凭借的是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丰硕的艺术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含载量。在众多民族乐器中,鲜有能与古琴的文化地位相较者。对此,我简要说明三点。
(资料图片)
一
古琴的历史早自远古。相传是“创自庖犠,传自皇帝”,古籍记载中又有神农、伏羲、尧舜等造琴之说。虽然古琴的创制者已不可考证,但其终究是一件古老的乐器,这点是无可怀疑的。
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益稷》中就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琴这种乐器演奏的文字记载,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中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鸡鸣》中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
可以认为,古琴是在周朝以前就有了的,距今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并且时常和另一种古老乐器“瑟”一同合奏。
二
在三年多年的历史中,古琴留下了非常丰富且宝贵的琴学财富,最显著的就是琴器和琴谱。
从古至今,古琴琴器和琴谱数量何止万记!但据现今统计,目前全国存世的包括民国时期的古琴数量不超过2000张,这其中,唐琴存世量稀少,不到20张(一说17张)。
对于古琴的整体形制,历史上发生过不同阶段的演进。但据现有图像及文献资料,古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目前通用的形制。但历代琴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制了不同样式的古琴,常见的有“仲尼式”、“伏羲式”、“神农氏”、“蕉叶式”、“落霞式”等。
目前琴曲作品存世有3300多首,其中有660多首不同名的琴曲,琴谱130多部,但经过打谱恢复能供演奏的琴曲只有100多首。
要论历史遗存量,众多民族乐器恐怕没有一个能与古琴相比。但也要说明,古琴留下的宝贵遗产,还有很多值得去整理发掘,这是个富矿。
三
古琴在本质上是一种乐器,但它从来就不是一种大众乐器,只被某种阶层所专有,而这种阶层又赋予了古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文化地位。
一张古琴,就像一个人,有琴额、琴颈、琴腰、琴尾;琴身长约三尺六寸五分(约120——125cm),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呈弧形上凸,琴底扁平,象征着天圆地方;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加一个闰月;古琴的七根弦从一弦至七弦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文、武。前五弦配金木水火土五行,六七两弦相传是由文王和武王所加,故托名。
琴背部有一对雁足、上下两个出音孔分别名为“龙池”、“凤沼”。古时候,文人常把自有的古琴起个琴名,如“太古遗音”、“九霄环佩”、“万壑松风”、“飞瀑连珠”、“枯木龙吟”等,十分文雅,并将琴名与赞颂古琴音色的文句一同刻在琴背上。一件古琴,同时也是一张绝佳的艺术收藏品而被文人珍藏。
从上古之初,古琴就有两类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古代进行宗庙祭祀仪式及其他庄重的场合中,古琴是乐队合奏中的一种乐器,或者用于宴会助兴时和其他乐器合奏。另一种情况是古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由弹琴人弹奏时自我愉悦,或是在小众场合里与三五好友共赏。可以说,古琴是种“贵族乐器”,大多数时候只流行于文士阶层。
古时有“君子左琴右书”和“士无故不彻琴瑟”之说,古琴极受文人尊重,是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器物。作为文士必学的六艺之一,古琴是居于首位的。文人在他们的书房里,通常也会悬挂一张古琴,与文房四宝、香炉桌案、书画珍玩等共同构成自身雅致生活的小世界。且不说文人都会弹琴,但在书斋里悬挂一张古琴,确能增添书房里的文气!
再者说,古琴也是一种古玩,但它又超乎其他古玩之上。近人杨宗稷在其《琴余漫录》中写道:“古器中最可贵者,莫如琴。夏鼎商彝,古书名画,非不贵也,然鼎彝只能陈设,不适于用,非若琴,按弦则鸣,如与古人晤谈一室。”此言甚是!
说古琴很尊贵,还在于琴曲自古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因为想欣赏得了琴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简单来说,古琴不像二胡或者琵琶,亦或是西方的钢琴,小提琴。这些乐器产出的音乐具有很强的节奏性,旋律和情绪比较明晰。但古琴音乐基本上不是旋律性的,它的乐曲之美,旋律之妙完全存在于琴弦发出的音响之外,我将其称之为“用音响大写意”的一种乐器。
多数人初听琴曲,只觉像是在“弹棉花”,声音低沉,也许琴曲某处的音响比较动听,但整体上听完并不知道在表达什么。所以,古琴曲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阳春白雪”的存在。
以上内容,大概说明白了古琴的历史与文化地位,也算是普及了一下有关古琴的常识。其中某些地方,可以在以后展开来细说。
在中国众多乐器中,还能找到一种比古琴更有文化的么?
我想大概没有。古琴能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名副其实!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