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唯有美食诗歌不可负:美食与诗意的结合 天天百事通

时间 2023-06-13 11:08:43 来源:顶端新闻  

引言

诗词是中国独有的古典艺术文化,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诗词辞采丰富、词句凝练,表意准确,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资料图片)

诗词带给读者心灵上的撼动是其他文学所没有的,一句诗词区区六七字,便能给人带来无限美妙的遐想。

将诗词与美食结合,能通过文字勾勒出一幅动人、充满意蕴的画面,仿佛食物能够穿过文字透出诱惑的滋味来。

要问中国千百位诗人,谁的美食诗词写的最好,必然要提到苏东坡的名字。

文学家余光中曾经说过,自己若是去旅行,绝不会选择李白,因为他没有现实感、不负责任,也不会选择杜甫,杜甫太过严肃。

若是执意要挑一个,那必然是和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很有趣的人。

苏东坡出生于盛产美食和“吃货”的天府之国四川,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才干,在吃上面也是一个妥妥的专家。

他因宦海沉浮,被贬多地,创作了大量与美食相关的诗词,令后人垂涎欲滴。

苏东坡词中的佳肴之美

苏东坡可谓是大宋最传奇的文学家,苏东坡出生于文人世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人。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是《三字经》中所提到的苏老泉,虽然说苏东坡的父亲发奋很晚,但是极为用功,他影响了家中儿女一起奋发读书。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和妹妹苏小妹一样颇通文采,苏东坡长大之后,和当时的大部分文人一样选择了科举考试,意图通过科考实现自身价值。

苏轼在考试的过程中所撰写的文章,震惊了主考官欧阳修,在欧阳修的极力推举下,苏轼名声大噪,每当苏轼撰写新诗,便会迅速在京城传开。

正当苏轼父子准备在京城大展身手的时候,苏轼的母亲病故了,二人只得立即回乡奔丧,待到守丧期满之后,苏洵、苏轼、苏辙返回汴京参加科举。

这一次,三人都通过科举考取了很好的名次,苏轼入朝几年之后,因为父亲苏洵去世,再次回到了家乡守孝。

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苏轼与欧阳修等人与新任宰相王安石在政见上多有不和。

苏轼曾多次上书抨击王安石变法,并因此而遭到了他人的记恨,被迫离开京城,走上了贬谪之路。

苏东坡的贬谪之路就是他尝遍天下美食之路。

苏东坡在唐宋文坛上显得非常别具一格,他比浪漫洒脱、堪称天才的李白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他比沉郁顿挫、以“诗史”得名的杜甫多了几分豁达与潇洒,他比清风过竹林般的王维多了几分率性与活泼。

苏东坡因贬谪走遍天下南北,他见识广博,喜爱交友,游山玩水,对品茗饮酒、吃美食颇有研究。

他的诗词中充满着人生情趣,他的文学作品中涉及饮食题材的诗句数量极多,既有美酒佳肴,也有民俗品茗。

他从细碎的人生中提炼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他在频繁贬谪的艺术生活中抒发了个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塑造了独属于自身的苏东坡美学。

苏东坡的诗词当中颇具饮食之趣,他的口味较为包容,他的诗词中既描绘了海鲜肉菜,也描绘了特色瓜果。

他在《老饕赋》当中道,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与两髦。”

贴切的描述了他尝遍南北风味的人生经历。

苏轼爱吃主食,在《豆粥》当中写道,

“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他爱吃瓜果,直言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美食能够使他的心情愉悦,诚如他在诗中所言,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爱吃美食更爱做美食,他善于使用各种食材,进行烹饪。

他所做的东坡肉、东坡豆花、东坡饼成为了千古留名的名菜。

苏东坡所制造的诸多菜品中,最具盛名的便是东坡肉,关于东坡肉的制作,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东坡被派到了徐州,担任知州,苏东坡刚刚到任后不久,黄河就发生了水患,洪水迅速包围了徐州城。

当时城内百姓纷纷逃散,场面尤为混乱,苏东坡面对迅猛的洪水和疯狂的百姓,并没有退缩,而是肩负起了知州的责任,带领百姓经过数十个日夜奋战,击退了洪水,保住了徐州。

这场抗洪之战结束之后,苏东坡得到了大家的信服,百姓们纷纷杀牛宰羊,携带肉、菜去苏东坡家谢恩。

苏东坡为了庆祝这件好事,亲自指点家人制作了东坡肉回赠给了那些抗洪的百姓,邀百姓共享此乐,他所制作的东坡肉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夸赞。

苏东坡去杭州担任知州的时候,也曾为当地人做过东坡肉,东坡肉因美味而得名,因苏东坡之品德而广传于世。

苏东坡将个人情感融入茶酒美食之中,将其落于纸上

苏东坡的人生态度不仅着落于美食之上,更着落于美茶美酒之上,苏东坡的诗词当中呈现出了极高的品茗艺术。

他在《试院煎茶》当中说,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由此可见他本人对茶的观察有多细致,宋代斗茶技艺有多高。

苏东坡的茶诗既呈现出了宋代的高度,品茗艺术,又富藏茶俗雅致之姿,为后人研究斗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苏东坡在创作茶诗的过程中提升了北宋茶俗文化的美感与高雅性。

在苏东坡诸多流传于世的诗词当中,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据统计,苏东坡的食事诗当中记录九的有96首诗,19首词,其中“酒”字出现了511次,可见次数之多。

苏东坡经常会在诗词当中展示酒名,他的词中几乎囊括了北宋所有的酒。

对于美食家苏东坡来说,酒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饮品了,更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了凝聚精神境界的载体。

苏东坡借酒抒情,寄情于酒,通过饮酒向后人展现着他的热血、他的愁苦、他的潇洒、他的悠然。

苏东坡爱酒,但对酒的害处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他所说“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

苏东坡饮食境界之高

先贤有云“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食物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占据极高的地位,但是在诗词的王国里,食品一直不受人们所重视。

在部分文人看来,过分的强调口腹之欲是不节制的表现,但是苏东坡却对食品情有独钟,他用他的妙笔赋予了诗词别样的雅韵,散出了盎然的情趣。

苏东坡对于诗词文化在诗境高度上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他一生创作了数千首食事诗,真可谓“南北两宋苏陆同辉”。

苏轼如同领军人一般带领食物冲破了古人对于食物的鄙夷、偏见,带领食物登上了诗歌的大雅之堂。

苏东坡写食物,不仅是在写食物之美,更将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哲理的思考渗进了诗词当中,他从万物自然之理和儒释道中领悟到了食品的美。

他笔下的食品与人、地、时、技、情紧密结合,他通过赞赏各地的特色美食,赞扬了地方农民之苦和万物之美。

通过食品背后的故事,赞颂了北宋年间一个又一个既普通又非凡的百姓。

他通过种植粮食和烹饪食品的过程,将食物的功能特性、色泽、形状、气味,品质详细的描写了出来,道出了其中哲理,带世人认识了食物之美。

林语堂曾评价过苏东坡说,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或许就是因为苏轼乐观豁达,充满了烟火气,他才能够在频繁遭贬的悲凉人生中,用美食治愈自己,装点人生。

苏东坡既是食事诗的开山者、领军人,也为后世吃货留下了多道不同寻常的美味佳肴。

虽说他一生波折,宏图大志难以施展,但是他却在美食中找到了归属,在生活中成就了自我,在历史上留下了兴趣盎然的绝妙一笔。

参考资料:

1.《三字经》

2.《宋史》

3.《东坡七集》

4.《东坡易传》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