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全球快消息!曾侯乙为何嘴含众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何用途?

时间 2023-07-05 16:06:37 来源:顶端新闻  

据考古专家称,古墓主人嘴里会衔着不同的物件,曾侯乙口中的21种玉器,只是其中一种,民间称为“压舌“,也叫做“饭玉“”,其作用反应了曾侯乙高贵的身份,还寓意吉祥,体现了古代的孝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盗墓笔记》和《鬼吹灯》里,通常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情节,主角经历千辛万苦进入墓室后,都会打开棺椁,取走墓主的嘴巴里面的宝物。

别以为这只是小说情节,相传这种事在近代还真实发生过,清末孙殿英曾经从慈禧太后嘴里,拿走了那棵著名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是一颗世间罕有莫卧儿金刚石,在100多年前,它的价已经达到了1080万两白银的天价。至今这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依然不知所踪。

那么古人明知道摸金校尉神出鬼没,先人下葬后如果含有贵重的宝物,很可能会让他受到“影响“,但是几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仍然坚持要做什么?

这实际上与古代孝道文化有非常大的关系。

民间有句俗语:百善孝为先。中国从古至今非常重视孝道,周朝建立以后,更把孝道文化放在了首位。周公姬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文化,其中特别重视孝道和祭祖。

周朝以后中国孝道文化不断的发展和延续,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先秦时期儒家更将孝道文化发扬光大,孝道不但包括对父母和祖辈生前的赡养和服侍,还包括祖辈去世后的各种殡葬礼仪。

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期,中华的祖先已经拥有一套祭奠逝去亲人的礼仪。到了周朝以后,用宏大的礼仪来祭拜祖辈,人们也通过这些礼仪表达自己的孝道,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

古人崇尚有始有终,因此孝道文化中非常重视“终“的礼仪,周朝更为此建立诸多繁杂的规矩,如人在临终之际,家人需要陪伴。去世后还需要经过复、殓、殡、葬等仪式,这些仪式过后,后人还需要为祖辈和亲人服孝。

复、殓、殡、葬的礼仪中,对先人的穿着、入殓时间、守孝的辈分、放置的时间,服孝时的穿着,也有严格的规定。

相比普通老百姓,王宫贵胄们,其葬礼更为繁杂,在《荀子》就明确记载,天子五棺二椁、诸侯四棺一椁、士大夫两棺一椁、士一棺一椁,体现了古代等级上的规制。

其中“压舌“只是“殓“的一个程序,古人出于孝敬先人的角度出发,在入殓时会帮亲人整理,其中包括,理发、刮脸、擦身、穿衣和掩面等过程。这些做完以后,会在去世的脸上和亲人口中放置一些物件。这些物件包括眼罩、耳塞、鼻塞和压舌。

在整理好亲人衣饰后,还会给亲人棺中放置一些宝物,以祈求他们在能在另外一个地方能够过的安康。条件好一点的会放置金银财宝和珠宝玉器,或者是亲人临终之际交代要陪葬的物品。普通的老百姓则会将亲人生前喜欢的物件随葬,随后才能放入修筑好的墓中。

这些物件中最让人好奇的,就是墓主口中的“压舌“,现代人一直会很奇怪,为何古人会有压舌这种做法?

其实春秋时代的《公羊传》,对压舌早有明确记载:“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

这段话的意思非常的简单,作为一个孝子,肯定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口中是虚的,既然眼睛,耳朵,鼻子都有了玉器遮盖,那么口中必然也要充实,这样的做法另外一个寓意就是让亲人在另外一个空间,不至于饿着,是孝顺的一种体现。

所以压舌还有一个美称为“饭玉”,不过在春秋时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玉器压舌。《周礼》对于压舌物品有明确的规定,周天子以宝珠压舌,而诸侯王用玉器压舌,大夫则是用碧来压舌,士人则只能用贝。

周朝的这套规定一直延续了数千年,即便到了清末,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依然采用这种规制进行下葬。

虽然周朝800年后被秦朝取代,但是没人会想到,周朝开创的孝道的礼仪,直接影响了到近代。这种礼仪,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厚葬的礼仪更被强化。

因此无论是在古代皇帝还是诸侯,即便是他们的嫔妃逝去后,也会含着玉石、珠宝等入殓,当然也有妃子因为失宠或者触怒皇上,导致去世后含的是糠的情况发生。例如三国时期,著名的甄宓相传其去世后,就是以糠塞口,长发披面安葬的。

民间也深受这种孝道礼仪的影响,因此无论是王宫贵胄还是商贾富户,或者平民百姓,入殓时都尽量会放入压舌的物品,民间百姓如果家里实在拿不出东西,干脆会放置一些铜钱和米粮。

曾侯乙作为诸侯,按照规格其口中可以放置玉件,但是他和别的诸侯不同,大部分的诸侯都会含着玉蝉,可他却含着21只动物玉器小件,其中包括玉猪、玉羊、狗、玉鸭、玉鱼等。

这些玉器虽然尺寸很小,但却形象逼真,雕刻的栩栩如生,可见玉工是下了不少的功夫。那么为何曾侯乙不含着寓意可以重生的玉蝉,反而含着比较俗套的动物呢?

其实这和压舌的作用有关,同时也和曾侯乙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爱好有很大关系。

在古人看来压舌有六个重要的作用。

一、民以食为天,古人对于温饱非常的重视,出于孝道的观念,孝子贤孙们为了不让亲人,在其他的空间不饿肚子。在去世后让它嘴里含着宝物,这样是希望他能吃饱的寓意。除此以外一些孝子贤孙知道长辈喜欢吃,还会准备一桌子宴席在墓中。

二、俗话祸从口出,由于家人们不知道亲人往生到底什么情况,也害怕他们因为不会说话,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更牵连后人,因此在嘴里放一些宝贝,可以让他们少说话和谨慎说话,这无疑是充满了中国古人对生活总结的智慧。

三、古人相信亲人去世后,会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哪里和现实世界是相差无几,因此为了亲人能够在哪里过上好日子,适当的给他带上一些宝贝作为礼物,那么他到了那边就能够有礼物可以搞好各种的关系,因此即便还是老百姓,也会含着一些铜钱和米粮。

四、为了防腐,古代人崇尚玉器,特别是当时人相信玉器有神奇的作用,能让人万年不腐。因此许多王宫贵胄去世后,陪葬品和下葬都会有大量的玉器,

到了汉代,玉器防腐的作用被升华。汉代的工匠研究出了,制作难度高,工艺复杂的金缕玉衣,除了金缕玉衣以外,还有制作了各种的下葬配饰。

因此我们能见到曾侯乙棺中的随葬品玉器非常的多,许多汉朝的古墓中,也有大量的玉器配件,都是古人对玉器崇拜的一个象征。但是也因为如此。导致古墓中的宝贝太多,迎来了“吴邪“们的窥视。

五、为了美观,古人鉴于亲人去世后,亲人们有些表情上的确有点难堪,并且当时的规矩是要停放上七七四十九天,当然还有的会放置更长的时间,有鉴于此为了尊重亲人,为了美观一点,在他们的口中放置一些宝物,倒是起到了一定的美颜作用。

六、为了体现身份,周天子建立的一套森严的制度,划分出了几个阶层,而阶层之间有一种无法跨越的鸿沟,区分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就是依靠在众多的礼仪。

这些礼仪中,普通的老百姓较为简单和朴素,而王宫贵胄则极为奢华,玉器成为了划分两个阶层的关键,而考古专家只要看压舌和墓葬规模,就大约清楚这座古墓的主人的身份。

曾侯乙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真恰好是周朝周礼最为完善和保护的最好的时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相继没落,享有如此奢华葬礼的诸侯也逐渐少了很多,因此曾侯乙墓葬如此丰富,也所幸他所处的时代相对安稳。

而他口中的饭含为何是21中动物,这应该和曾侯乙的饮食习惯有关,我们能看到里面有羊,猪,狗、鸭,鱼等动物,可见当时曾侯乙是非常喜欢吃这些动作做得菜肴,同时也见证了他生活的奢华。

因为在春秋时代,要天天吃上这些美味佳肴,如果没有一定实力是完全不可能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是他的宠物,后人可能知道他非常宠爱这些宠物,因此让他带着宠物去到另外一个世界。

当然,至今为何他含着21只玉制动物入殓,至今没有定论。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在《红楼梦》的贾宝玉身上看到,其实口中衔玉,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一件吉祥的事,因此压舌和饭玉的种种物品,是古人对亲人寄予的善意孝道体现。

你认为曾侯乙的后人,为何要放21只动物在他的嘴里呢?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