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体育盛会让世界再次领略了中国的活力奔涌、自信开放,也为亚洲国家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崭新舞台。
(资料图)
钱塘江畔,杭州正在绽放绚丽光彩。五湖四海的侨胞心系祖国、心向亚运,努力向世界讲述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故事。
展现最美的杭州
“都说你人间天堂享誉千载,都说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你好啊,杭州……”随着杭州亚运会火热开赛,一首名为《你好,杭州》的歌曲在海内外侨胞的微信朋友圈中成为刷屏“爆款”。清脆圆润的琵琶声搭配热烈欢快的摇滚节奏,尽显杭州的古典韵味与现代活力。
杭州籍旅欧侨胞朱培华是《你好,杭州》的作曲。半年多前,他和词作者杨晓光开始酝酿这首专为杭州亚运会创作的歌曲。“杭州的大街小巷充满我的儿时记忆,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如今,八方来客相聚杭州,共享体育盛会,我要用我的音乐将最美的杭州唱给世界听。”朱培华说。
在杭州亚运村,“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南宋官窑艺术馆馆长叶佳星格外忙碌。在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布置南宋官窑展陈空间,在运动员村布置非遗文化市集和互动体验区,叶佳星希望能让亚运健儿们在参赛之余感受到杭州的浓浓宋韵。
“我的父亲叶国珍是一位新加坡归侨,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传承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这次,我协助父亲制作了一批融合亚运元素的青瓷作品,作为献给杭州亚运会的一份贺礼。”叶佳星说。
在9月8日举行的杭州亚运会火炬首日传递活动中,叶佳星是第53棒火炬手。“我跑的那一段在西湖断桥附近,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齐声高喊‘杭州加油!中国加油!’,特别振奋人心。”对叶佳星而言,火炬传递有着特殊的意义。她希望传承亚运精神,也传承杭州宋韵文化,向更多人展现杭州的文化内涵和中国的文化自信。
还有许多侨胞和朱培华、叶佳星一样,热切关注着杭州亚运会,并尽己所能地对外讲述有关杭州亚运会的故事。
“2015年9月16日,在土库曼斯坦举办的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我作为杭州申亚代表团的英文陈述人,见证了第19届亚运会花落杭州的历史性时刻,从此与亚运结下不解之缘。”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双语主持人陈如冰(播音名:永馨)曾在海外生活多年。自2014年回国后,她的工作始终与杭州亚运会息息相关:向亚奥理事会介绍杭州、作为英文主持参与迎接杭州亚运会的各大重要活动、制作全英文专题栏目《走近亚运》……
9月20日,亚运会火炬在浙江省内10个地市经过1800多棒的接力相传,回到杭州,进行最后一站传递,陈如冰是第91棒火炬手。“能担任杭州亚运会火炬手是我的骄傲。杭州又一次站在世界的镁光灯下,有更多关于杭州亚运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讲述。”陈如冰说。
传递美好的祝福
录制祝福视频、“组团”观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及赛事直播、参与“迎杭州亚运会趣味跑”系列活动……身处世界各地的侨胞尽管不能近距离感受亚运氛围,但依然早早进入“亚运时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递对杭州亚运会的美好期待。
9月19日,在热烈的欢呼声中,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在宁波象山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拉开战幕,这是本届亚运会的首场比赛。赛前,在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象山籍海外侨胞、留学生及旅港同乡纷纷通过“云端”遥寄祝福。今年以来,象山县委统战部围绕“同心海联·共绘亚运”主题开展一系列迎亚运活动,吸引海内外侨胞积极参与。
日前举行的“之江同心·侨助亚运”系列活动暨世界华裔青少年迎亚运绘画大赛同样反响热烈。30多个国家的华裔青少年绘制近千幅作品,用生动的笔触描绘“我心中的杭州亚运”。
“我们学校报名的40多名孩子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14岁,都是在海外出生长大的‘侨二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杭州、了解杭州亚运会,老师们专门用半天时间带孩子们做了功课,比如,中国民间流传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什么意思?杭州西湖的断桥真是断的吗?杭州亚运会的口号是什么,吉祥物‘琮琮’‘宸宸’‘莲莲’又有怎样的寓意?”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校长陈晓红说。
最终,孩子们完成的画作让陈晓红十分惊喜。尽管其中大部分孩子没有去过杭州,但他们笔下的西湖美景栩栩如生。不少孩子对陈晓红说,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回中国,去亲眼看看杭州究竟有多美。
在挪威奥斯陆,“杭帮菜”烹饪大师马列为迎接杭州亚运会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中国的糯米糖藕、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烧五花肉、越南的春卷、新加坡的海南鸡饭……马列最近在家精心制作了一盘汇聚亚洲多国特色美食的“亚运大餐”,并让一对双胞胎孙子用黄瓜丝和胡萝卜丝在餐盘上方摆出“19”“杭州亚运”的字样,邀请周边邻居一起品尝。
“我们的邻居除了挪威本地人外,还有不少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大家都很关心杭州亚运会。我和家人将这盘‘亚运大餐’分发给邻居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各国友人一起欢庆杭州亚运会。”马列说,美食和体育一样,可以跨越国界,让不同国家的民众走得更近,“相信杭州亚运会将彰显亚洲体育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成为促进亚洲国家交流合作的一场盛会”。
搭建友谊的桥梁
“心连着心,在一起。手拉着手,在一起……”最近,朱培华为杭州亚运会创作的另一首歌曲《在一起》时常在亚运赛场内外响起。赛场上,亚运健儿奋力拼搏,尽情享受这趟体育之旅;赛场外,海内外侨胞倾情投入,以亚运为媒,推动中外交流,向世界展示自信、开放、多彩的中国。
杭州亚运会开赛前,在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金晓东的牵线搭桥下,尼泊尔武术联合协会运动员、教练员一行15人提前抵达浙江湖州清泉武术学校,进行赛前3周的强化训练和交流学习。
“中国武术于1987年传入尼泊尔,距今36年历史。在此期间,武术在尼泊尔逐步发扬光大。这次前来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尼泊尔武术运动员中,许多人是第一次到浙江,他们很快就被当地秀美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所打动。”金晓东介绍,在尼泊尔,大家都很关注杭州亚运会。尼泊尔派出了一支由200多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赛,展现出对杭州亚运会的重视。“我们在尼侨胞都希望出一份力,搭建友谊的桥梁,让中国和尼泊尔民众因为体育、因为亚运而结下更加深厚的情谊。”金晓东说。
捏一个吉祥物“琮琮”造型的泥塑、在陶瓷素坯上绘制亚运相关的彩图……在杭州亚运村,叶佳星和团队同事精心准备的制瓷体验项目,吸引各国运动员前来过一把当手工匠人的瘾。
“运动员们可以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带回去,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宋韵文化,领略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在叶佳星看来,杭州亚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
陈如冰也在为杭州亚运会忙碌着。作为亚奥理事会特别授权添加该会会徽标志的全英文栏目,《走近亚运》已经制作40余期节目。在最新两期节目中,陈如冰会带着观众探访兼具“人文美”与“科技感”的杭州亚运村,并讲述亚运火炬手们的故事。
“杭州亚运会结束后,我还将继续向世界讲述杭州故事,因为这里每天都在发生崭新的变化。”陈如冰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她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家乡因为亚运会而变得更具国际范和现代感。“未来,我将继续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并讲述活力四射的杭州、日新月异的中国。”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