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揽储、贷款指标、个人养老金开户、信用卡开卡……每个月有好多类任务,每项任务完不成就可能被扣绩效。要在工作群里汇报当日的任务完成情况,领导有时也会在群里点名批评任务没进展的员工。”银行员工吴梦(化名)告诉记者,出于任务压力,自己及周围同事都曾在电商平台上“网购业绩”冲绩效。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该现象已得到监管部门及银行内部的关注。
有银行表示,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正配合开展员工网购业绩排查工作,也有银行于近期对合规获金工作进行了排查。记者调研了解到,电商平台上不少“银行业务代办”的店铺商家已悄然关店,但也有商家打着“个人养老金开户推广”的幌子,继续提供解决各类银行任务指标的服务。
【资料图】
“网购业绩”被排查
记者了解到,日前,某城商行内部发文称,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该行正配合开展员工“网购业绩”排查工作,包括员工为完成业绩,在电商、社交等平台购买相关代理服务,涉及个人养老金开户、贴息揽存、补贴放贷、数字人民币账户开通等。
记者从另一家银行亦独家获悉,该行近期对合规获金工作进行了排查。总行印发了《关于做好储蓄存款管理工作的通知》。称要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严禁社交平台上该行“网购业绩”等相关内容的发生。不过,也有银行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内部暂未看到有相关排查工作的要求。
此前,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银行员工为完成业绩,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上购买相关地推服务,任务类型包括个人养老金开户、银行APP下载、注册数字人民币账户、信用卡开卡等,服务价格因任务难度及时间节点而异。
“银行员工把专属二维码发过来就可以,会在全国的热门商圈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让兼职人员发放玩偶、头绳等礼品,吸引人们来开户或开卡。”某商家告诉记者,他们是正规开户或开卡,并非数据作假,银行员工可在后台系统里查询到相关数据。
借社交平台“贴息揽储”
10月18日,记者调研发现,电商平台上不少提供此类“代办”服务的商家已“隐身”。
记者在淘宝上以“银行任务”“银行业绩代办”等字眼搜索发现,不同于以前大量的相关商铺会被筛选出来,当前只能搜索到少数称“个人养老金账户推广”的店铺商家。
然而,当记者询问是否能办理拉存款等其他任务时,有商家表示仅支持个人养老金开户推广,预约开户和正式开户均可做。也有商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表示可帮助解决各类任务指标。“哪家银行,需存多少,要存几天?”在询问这三个问题后,有商家告诉记者若在月末最后两天存款100万元,需要支付6000元的服务费用。
此外,社交平台上银行员工自掏腰包“贴息揽储”的现象仍存。9月底,银行员工小江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季末揽储,月度要完成500万的任务,有能帮忙的吗?”
不久后,评论区便有不少用户问:“贴吗?”最后,小江以贴息万10(即每一万元额外补贴10元利息)的价格拉来存款,完成了季末存款冲刺任务。
加大规范力度
针对“网购业绩”“贴息揽储”等行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是违规行为,不符合金融监管制度。从银行角度来看,“买”来的客户普遍质量较低,缺乏实际意义。对于被“买”的客户来说,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提供给第三方,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根据《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机构不得使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储蓄存款。今年6月,浙江浦江农村商业银行被罚160万元,其中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部分基层网点存款“冲时点”。
在此背景下,为何相关行为屡禁不止?
在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看来,这与银行业绩考核体系的不合理有关,基层机构和员工背负过重的考核压力,也与部分银行营销手段的单一和不成熟有关。
“银行应平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谈及后续应如何减少相关情况的发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银行给分支机构下达的考核任务应科学合理,让基层机构和员工“跳起来够得着”。基层机构和员工要端正认识,坚守底线,采取依法合规的方式完成任务指标。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