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是指什么?
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相关资料图)
出台背景:
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曾在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1983年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之内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由于没有熔断机制和涨跌幅限制,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这一天也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
1988年10月1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熔断机制。根据美国的相关规定,当标普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所有证券市场交易均将暂停15分钟。
2015年6月份,中国股市出现了一次“股灾”,股市仅用了两个月从5178点一路下跌至2850点,下跌幅度近达45%。为了抑制投资者可能产生的羊群效应,抑制追涨杀跌,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将使得投资者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传播信息和反馈信息,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价格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从而防止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国证监会开始酝酿出台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起源于哪里?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市场,1987年10月份,美国股灾出现之后,布拉迪提出来的。在1988年10月,美国股灾一周年,美证监会正式批准。
曾经在1982年时,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已经实行过3%,对于标普500 的价格限制,但是在1983年禁止使用这一规则,一直到1987年股灾的出现,才又重新考虑价格限制。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市大崩盘,道琼斯指数跌幅达到22.6%,重挫508.32,因为当时股市并没有涨跌幅限制以及熔断机制,所以很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资产全空,成为贫民,这一天,也是赫赫有名的黑色星期一。
在A股市场上,2015年9月7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深交所以及上交所,征求意见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在个股涨跌幅限制的基础上。在2015年12月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熔断机制的规定,与2016年1月,正式开始使用熔断机制。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