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关注 > 文化 >

商洛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商洛市有哪些地域文化?

时间 2023-05-06 10:36:24 来源:路途网  

商洛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商洛市地质构造复杂。按构造特征及发育的差异性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铁炉子—楼村—灵口一线为界,以北属华北准地台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带,以南属秦祁地槽的东秦岭褶皱系。

商洛市地貌总体地势,西北高,峡谷峻岭密集,最高点是秦岭主脊上的柞水牛背梁,海拔2802.1米,向东南渐低,川垣丘陵较多,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海拔215.4米。五条主要山脉——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鹘岭、郧西大梁和新开岭由西北向东北、东、东南伸延,岭谷相间排列,使全市总观呈掌状谷岭地形。本市川垣、丘陵地域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0%,低山地面积约占71%,中山地面积约占16%。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商洛市地处中国中纬度偏南地带,位于陕西东部秦岭南麓,属季风气候区。地理分布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域,水平方向上具有两个气候带过渡性特征,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北部属暖温带气候。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多旱,夏秋多雨、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商洛市河流密布,共7.25万余条,其中流长10千米以上的约240条,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67条.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3千米以上。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水系。此外,还有几条独流出境的小河,如兰桥河、许家河、滔河、黑漆河及新庙河。

商洛市有哪些地域文化?

诗歌文化

盛唐以来,沿长安向东,经蓝田、越秦岭、穿商洛至河南史称“商山道”,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商洛是中国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在这里曾经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等许多诗人的足迹和诗作。由王林斌所著的章回小说《大唐诗路》,充分展现了其诗歌之路的繁荣发展。

商洛地处中国地理南北的分界线,物产南北并蓄,风俗秦楚交融,文化积淀丰厚,因而诗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广阔园地,使这里成为唐代诗风实现南北交流、融合的一个基地。

戏曲文化

洛南静板书

主奏乐器为三弦,辅助乐器有:大锣、小锣、铜镲、脚踏梆子、蚂蚱板。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溶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说唱时只用脚踏梆子打击节奏,过门中才用其它乐器渲染气氛,唱腔清晰,文文雅雅,故称“静板”。洛南静板书还根据地域口语之故自然行成东路、西路、北路三种不同的说唱风格。

商州曲子

商州曲子亦名眉户(迷胡)戏。早期的“眉户”只是单一的民间小曲,如《绣荷包》、《银纽丝》、《哭五更》等。之后,经过长期实践,将许多唱曲接连组成套曲,一人或多角唱奏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这种形式文人称之为“清唱”,群众俗叫“地摊曲子”。清咸丰、同治年间(1862—1874年)传入商州、洛南,在拓展中揉和了地方樵歌、牧歌、情歌、童曲,曲调缠绵抒情,感染力强。民国时期,商县三十里铺、石鸠河、夜村、北宽坪、板桥、麻街一带,广兴曲子戏,民间班社亦多,常有秦腔、二黄不敢同曲子对台演出的情况。民间还流传有“一曲(曲子)二黄三桄桄(秦腔)”的说法。

商州秦腔

商州秦腔是以秦声为声腔体系的一种歌舞戏。因为用梆子击节,所以又叫“梆子戏”,或叫“桄桄子”、“乱弹”等。唱腔朴素、明快、粗犷、豪放、激烈、昂扬,气势雄浑,字字真切,刚柔相济,迂回悠荡,感染力强。其表演程式融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于一炉,即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其图案壮丽,寓意明确,性格突出,格调豪放明快。尤其是秦腔剧目有着自己鲜明、深刻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对现实生活及时的反映与表现,使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青春活力。

标签: 商洛市的介绍 商洛市的环境 商洛市的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