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每日头条!《水浒传》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吃相,与他的地位修养存在一定关联

时间 2023-06-27 16:08:21 来源:顶端新闻  

引言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江湖人物的饮食习俗。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文化的最深处不在典章制度之中,而表现于日常生活的酒扫应对之中。


(相关资料图)

很难说江湖人物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然而他们的个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得格外清楚。

《水浒传》在为江湖豪客立传时,显然具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小说不厌其烦地描写好汉们如何饮酒如何吃肉,借这些生活细节展示他们独特的个性。

小说在实现这种意图时,隐含着一种对比的手法,即把江湖人物的“吃相”与一般平民的“吃相”作对比。

这样我们要了解小说描写的含义,有时还必须了解水游故事发生时代的一些饮食风俗。

所以,我们不妨将两方面的情况都拿来回顾一番,既加深对于江湖人物的了解,又对宋元时代市民生活图景有所认识。

吃相与世相,说一个人的吃相与他的地位修养存在一定的关联,该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许多文学作品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认识,通过描写人物的“吃相”来塑造人物,暗示人物的地位与气质,达到揭示“世相”的目的。

我们先从《红楼梦》说起。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府设宴招待。席上有很多美味,凤姐有意跟刘姥姥开玩笑:“姥姥要吃什么,说出名儿来,依言夹了喂你。”

刘姥姥能叫出什么名儿呢?她老老实实地说道:“我知道什么名儿,样样都是好的。”

贾母笑道:“把茄鲞夹些喂他。”

刘姥姥吃后,大感诧异:“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经凤姐一解释,才知道这看似普通的茄鲞是如何做出来的。

贾府里普通的一道菜,就说明了什么叫锦衣玉食。贾府的豪华、奢侈,从这一道菜里也能见出。

贾府的食物让刘姥姥迷惑,贾府里公子小姐的食量也让她不解。尽管食物那样精美,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吃的也是那样少。

所以她说:“我看你们这些人,都只吃一点儿就完了,亏你们也不饿。怪道风儿都吹的倒。”

刘姥姥不相信贾府里的“茄鲞”真是茄子作的,她对贾府里公子小姐的食量觉得奇怪,都说明饮食问题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着隔膜。

的确,不同类型的人,他们吃的东西和吃东西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有人略带夸张地说,人们摄取的物质食粮,可以反映出人们摄取的精神食粮。

《红楼梦》里写的是一群上层人物,他们的饮食,讲究的是精致、文雅。

而《水浒传》写的是一群社会的边缘人物,他们的饮食,讲究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不管是吃的东西和吃东西的方式,都有极明显的区别。

在“大块吃肉”的描写中,作家写出了梁山好汉的气质和地位。

在宋时,一如在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一样,上层人物的“吃饭”,讲究排场,讲究斯文,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会闹笑话,失了身份。

首先应当指出,《水浒传》对好汉们“大块吃肉”的场面描写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

宋江发配江州,初次和李逵一起饮酒,席间送上鱼辣汤,宋江称赞说:“美食不如美器。”

这是宋江身上文人气质的反映。宋江觉得鱼汤不鲜,只呷了两口,便放下不吃了。

李逵则筷子也不用,径直用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着吃了。又伸手把他两人碗中的鱼也捞来吃了,滴滴点点淋了一桌子汁水。

宋江又吩咐切上肉来,李逵也不谦让,大把地用手抓来只顾吃,弹指间把二斤羊肉都吃尽了。

宋江见了,称赞说:“壮哉!真好汉也!”李逵道:“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

李逵这种粗野的举动,受到宋江称赞,暴露出《水浒传》写好汉大块吃肉场面的一个用意:以人物的非凡食量突出人物的勇力与豪气。

文学作品在写法上常受前代作品的暗示,《水游传》写好汉大块吃肉即是如此。

《史记》写到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为表明自己尚能为赵国出力,在接待赵王派去考察他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

同书记载楚汉之争中,刘邦被困鸿门宴,他手下将领樊哙闯入宴席。

项羽令人赐其酒肉,手下人送上斗酒和一只“生彘肩”(大概是一只没煮烂的猪蹄膀),樊哙即把盾牌倒扣于地,用剑切下蹄膀吃下。

项羽连声称赞他是“壮士”。宋代词家刘过词里还因此以“斗酒彘肩,风雨渡江”显示自己的豪气。

然而,《水浒传》对好汉们大吃大嚼场面的描写用意主要还不止这些,它还提醒我们注意,好汉们贫寒的处境和对物质欲望的热烈追求。

战国时代的孟子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当时民生的痛苦:“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

衣食问题,即民生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少得到过较好的解决。

人们提起北宋时代的经济发展,常常只想到《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繁华景象。

其实,在这一幅图的背后,还有许多人,衣食不能自给,生活极为困苦。

《水浒传》所描写的好汉中,多数是这一类人,吃饭、穿衣,仍然是他们的大问题。

这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向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

第十二回,梁山头领王伦想拉拢杨志入伙来牵制林冲,对他说:“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

第十五回,吴用到石碣村“说撞筹”,有意挑动三阮对生活状况的不满,当话题涉及梁山泊王伦、朱贵等人时,吴用说:“惩地时,那厮们倒快活!”

一旁阮小五大发感慨:“他们不怕天,不怕地,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

在他们看来,过上这样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也不枉在世一场。

《水浒传》写好汉们大块吃肉的场面很多,有时写得很详尽。临走,鲁智深还把剩下的狗腿揣在怀里带走。

第五回鲁智深在刘太公庄上吃酒,尽意吃了三二十碗,作者没忘记交待他还吃掉了一盘牛肉、一只肥鹅。

第二十三回武松在景阳冈下饮酒,酒固然喝得多,肉也吃了不少。

第一次他让店家给他上一些“饱肚的”来吃酒,主人切了两斤熟牛肉,此后,店家又切了两斤熟牛肉,前后是四斤。

第三十二回“武松醉打孔亮”,起因就是为了肉食。

第十五回吴用到石碣村说阮氏三兄弟共劫生辰纲,先是阮小二作东,四人到村里酒店饮酒。

吴用是学究先生,吃了几块就吃不动了,而阮氏兄弟却狼吞虎咽大吃一回。

《水浒传》里的好汉大多如此。

所以接下来吴用回请阮氏兄弟时,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这个数目是不会让人感到意外的。

“大块吃肉”的描写,在揭示好汉们的豪气的同时,也在暗示好汉们生活处境的可悲。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了两个穷汉的对话。

应该说,苏轼是个善于生活的人,他从两位穷措大的话里体会到某种人生的哲理。

不过,他似乎未能从两位穷措大可笑的理想中看到他们可悲的现实,他们可怜的生活。

而我们从梁山好汉大块吃肉的豪气中,应当看到江湖人物生活的原始状况。

《水浒传》写出了江湖好汉对于物质生活的热烈追求,对于改变自身不公平处境的愿望和决心,而且是通过对淋漓挥洒的肉汁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说里的好汉,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也许有点鄙俗,却非常坦诚,一点也不忸忸怩怩,一点也不遮遮掩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士大夫文化与市井文化的重大区别。前者侧重在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讲究的是安贫乐道。

它的弊端在于容易滋生出虚伪之徒,对照着这种虚伪,水浒好汉的酒浆肉汁才显得真实而可爱,敢于赤裸裸地宣示自身的欲求,也有叫人佩服的地方。

好汉们把吃的理想概括为“大块吃肉”,非大块吃不足以吃痛快,不足以显示豪气。

用李逵的话说,就是:“吃肉不强似吃鱼?”

能大块吃的肉,见于《水浒传》描写的,无非是猪肉、牛肉、狗肉、马肉等几种,而且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梁山好汉最钟爱的似乎是牛肉。

如果我们准备把小说里描写的好汉的习惯视为宋时风俗的真实反映的话,我们就得稍微校正一下我们的感觉:

因为作家在描写他们时,心里有一种潜在的对比,是对照着上层人士和一般的民众来写他们的,所以在某些方面必然有所夸张与变形。

《水浒传》的描写,尽管也有对好汉们的讽刺,但是,仍以同情和赞美为主,显示出与以前文学作品极为不同的风格。

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可以从文学描写内容的变化看出民俗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水浒全传》

2.《水浒小说研究》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