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陈思进
135年后,曾替人类追逐火山、浪底和龙卷风的那本杂志,带着理想和遗憾,止步了。
有消息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当地时间6月28日解雇了最后一批内部专职撰稿人,在取消这一岗位后,杂志的稿件撰写将主要依靠自由撰稿人完成,自明年起停止在美国报刊亭出售杂志的纸质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华盛顿邮报消息
1888年10月,科学家贝尔从岳父手中接过非盈利组织创办的《国家地理》杂志,以华盛顿为起点,带着责任、理想与激情,130多年间走遍了世界各个角落,从极地到内陆,海底到月球、草原森林中残存的原始部落到现代都市奔跑的人群,记录着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他们对自己唯一的要求是:“能以一张具有故事情节的图片,来向受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鼎盛时期,国家地理杂志在美国拥有1200万订户和数以百万计海外订户。许多读者沉醉在其他世界带来的启发,包括太空、深海和地球上鲜为人知的地方,并将旧杂志珍藏在阁楼和地下室。
给读者带来了全方位的先进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信息,开阔读者的眼界,掌握最新的世界动态。
《国家地理》2010年
当我们揣摩每一张来自世界各地优秀摄影师的作品时,在他们的作品里观看世界,感受世界。即使这辈子不能亲自去探索,也会觉得和自然有着紧密联系。
19年被大火付之一炬的世界上最精美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
美国黄石公园那些因被猎杀而仅存的野牛;
被偷猎者非法猎杀的非洲象而后走私至世界各地的非洲象牙;
全球变暖导致的持续高温引起山地,冰川逐年的融化等等;
都由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传递给我们最真实,最直观的触目惊心。
世界本是美好的,可不美好才是常态。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可破碎的样子,在远方,也在身边。
我和大家一样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却也更热爱这个由我们亲自重创的破碎的世界。
摄影师们让我想到一句歌词:“他记得每月的物业水费,也记下雪雀第一滴眼泪” ,跋涉春夏,连接渺小伟大。
《国家地理》杂志2014年封面
他们坚信科学的力量、探索的精神与传奇的故事能够真正改变世界。除了那些关于科技,历史和介绍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杂志还因其出色的印刷质量和图片标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梦想发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
人类的命运与自然山川间每一处风景息息相连,在充满未知的时间长河中,“变化”反而代表着一种恒远不变的确定性,冰川会融化,火山会喷发,石柱会坍塌,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从终章重新开始,续写新生的序章。
纸媒消失的论调已经持续多年,日薄西山早已成为共识,甚至连一直以来被热议着的纸媒转型,面对这样的局面都显得寂静无声,就像等待一场暴风雨之前的宁静,却是静谧得吓人,静谧得让人唏嘘不已。
曾在国内被视为理想灯塔的“南方系”退下神坛,深度的严肃的长文字在时代里落灰,下沉的碎片的短视频占据日常生活的疆域。
有人说,纸媒终将走向消亡。像是一句贴近现实的预判,又像一声窘迫的哀叹。
与其他产品一样,纸媒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出现和消失是媒体演进的必然过程。
但这个过程会过滤出了一批有着思想沉淀、在快节奏生活中也不会丧失在我的社会精英,纸媒或许会蜕变成只为了社会一小部分人存在的珍贵和宝物,读书,有质感的优质书籍或是报刊文章,必将有收藏、甚至是展出的意义。
这依然是纸媒最后的胜利,纸媒在姿态上,可能会以优雅胜过了电子媒体。
好文推荐:
《得力干将,5个特质》
《美国告急》
《爸妈买三大件,我们买房,下一代买啥?》
排版| 七雨
编辑| 小米主编| 孙允广
决策视点(ID:jueceshidian),正和岛旗下第一原创阵地!拥有近40万高端政商用户,聚焦有思想性、洞见性原创内容,打造一片“思想后花园”。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