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的特征有哪些?
共享员工模式的基本内涵有如下特征:
(1)各主体要素参与共享用工的基本前提是存在可供共享的闲置劳动力资源、各方等自愿、不以员工调剂进行营利,且其根本动机是实现多方共生共赢。
(2)共享员工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用工”(包括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跨部门、跨职能等)、临时借用、分享“剩余”劳动力、信任经济下的新型用工模式。
(3)从适用情形和条件来看,并非所有企业、所有岗位均适用共享员工,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突发事件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如自然灾害、缺乏订单等)、生产淡季出现员工富余、行业特导致季节用工峰谷波动等特殊情形;同时,该模式一般适用于季节用工、密集型服务用工、用工流动较大的企业,且通常仅适用于低技能、非保密、“短期培训快速上岗”的非核心岗位,而高门槛、高技能岗位则难以实现共享用工。
共享员工的社会评价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共享员工模式,人力资源得以实现流动,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恢复了一定的社会产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共享员工”在暂时劳动力过剩的传统餐饮业与暂时劳动力紧缺的新兴电商零售台之间激发了劳动共享,传统餐饮企业、电商零售台和员工三方都解了燃眉之急。
“灵活用工将是未来中国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重大变化。”盘和林指出,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解决资源壁垒,拉人力过剩企业和人力紧缺企业的距离,实现供求双方快速、精准匹配,将能让劳动力资源得以更有效流动。
“由于许多行业有淡旺季,在淡季时,如果要保持旺季时的人力规模,企业用工成本会增加;在旺季时,可能面临无法迅速组织员工的困境。对企业用工需求而言,灵活用工的模式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温莎集团副总经理杨颖认为。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