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时间 2023-08-30 17:10:55 来源:经济日报  


(资料图片)

2月23日,由中国经济网和平安集团联合主办的“平安大讲堂”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展开热烈讨论。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初心和使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预期会影响到需求,消费乏力、投资不景气就是与预期有关。“当前既要稳定经济,还要可持续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去稳定预期、改善预期,牢牢树立防风险的意识,做好风险管理。”刘尚希说。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3%和31.8%。

以北京为例,北京地区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同时也拥有中关村等科创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汇集区域。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已成立“专精特新”工作小组,2021年末已合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余家,授信额度超过70亿元,授信余额12亿元。2022年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力争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24.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6万亿元,增长11.5%。“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才是保险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保险业的使命,只有认清这一点,保险业才能和实体经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说。2021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4.1%;赔款与给付支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保险机构,更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不断探索推出高质量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固的风险保障。

平安产险总监姜华介绍,在服务先进制造、高新技术方面,平安产险作为首台(套)和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首批试点单位,一直关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首台(套)保险,帮助企业转移产品所带来的潜在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从而激发制造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截至2021年底,平安产险承保国家和地方首台(套)、新材料保险项目合计超过2500个,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超过3500亿元的风险保障,其中包括南海可燃冰开采的“蓝鲸一号”、交付马来西亚的“电动机车组”等众多中国制造重大项目,为“国之重器”走出去保驾护航。

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袁玉平表示,近年来,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长期发展问题。平安证券针对出现困难的民营上市公司或其股东,通过一企一策,创设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综合运用大宗交易、竞价交易、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参与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各种资本市场的方式,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多渠道化解因流动性问题造成的经营风险,构建了良性的纾困生态。

近年来,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金融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合理分工、相互补充、功能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中国财政学会政府与社会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起雷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严格防控疫情反弹的前提下,继续全面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紧扣“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大、储蓄资源多、国际合作范围广等有利条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政策协同配合,特别要服务好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于泳)

标签: 实体经济 金融产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